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

讲真,八月份这个燃油SUV销量榜单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太阳是不是要一个趔趄。什么情况?新能源渗透率天天喊着过半,怎么到头来,一群“老家伙”开着烧油的铁皮盒子,把销量榜给屠了?18款车销量过万,这哪是回光返照,这简直是坟头蹦迪,还是带薪蹦迪。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所有人都以为新能源的闪电战已经把油车的阵地冲垮了,结果发现对面不是波兰骑兵,是挖了十年战壕的俄国老农,一铲子能把你耗材版高达的电池给拍飞了。这件事的本质,不是油车赢了,而是消费者不装了,摊牌了。当一个美妙的未来故事,需要你用真金白银和糟心的体验去众筹的时候,大多数人的钱包,也就是求生欲的最后防线,会告诉你什么叫现实。

榜单头牌,吉利博越L,这哥们儿简直是把“掀桌子”这门行为艺术玩明白了。终端给你干到11万,还塞进去一个L2辅助驾驶。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去吃沙县小吃,老板不仅给你加了双份的肉,还告诉你吃完这碗拌面,隔壁KTV的公主今晚随便你点。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哥们儿是不打算过了吗?别的车企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看,吉利直接把餐厅给爆了,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种疯狗流打法,在当下这个黑暗森林里,就是唯一的圣经。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再看后面的途观L、RAV4荣放这些老炮儿,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这套互联网黑话最大的嘲讽。它们身上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能看电影的大彩电,没有能陪你聊骚的语音助手,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三条:省油、耐造、卖的时候不心疼。就这三板斧,砍了十年,依然刀刀见血。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为什么?因为我们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技术崇拜误区。我们总以为技术的胜利靠的是实验室里的参数,是发布会上雷电法王一样的CEO。但讲真,决定一项技术生死的,从来不是象牙塔,而是中国最混乱、最不讲理、最朋克的现实场景。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于特斯拉的FSD,而在于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大军。只要一个戴草帽的大爷,开着一个没有牌照、没有保险、刹车随缘的铁皮三轮,以一个诡异的角度从你根本想不到的路口冲出来,你车上那几万块钱的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瞬间就变成了电子垃圾。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这时候,途观L和RAV4的“玄学”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寺,武功不是最花的,但内力深厚,主打一个金钟罩铁布衫。开着它,你心里踏实。你知道它不会在某个深夜的OTA之后,连车门都打不开。这种安全感,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比什么零百加速重要一万倍。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年所谓智能汽车的人,深刻理解那种感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启动,哪个功能又会闹脾气,那种感觉就像是养了个电子祖宗,你不是车主,你是铲屎官。

18款车月销过万!燃油车不是赢了,是消费者彻底不装了-有驾

然后我们聊聊更现实的,钱。这个世界,永远是钱包在投票。三四线城市,那些被称为“下沉市场”的广袤土地,充电桩的密度比共享单车的坟场还低。你在那里跟人聊什么800V快充,人家看你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艺术家。燃油车哗啦一下降价三万,落地价比同级别的电车便宜四五万,前线阵地里的老哥们还给你送一堆保养。这笔账,用脚指头都能算明白。是是是,电费是便宜,但你得先有地方充电啊。这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起来很美好,但你得先有水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把充电桩比作水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是,又感觉特别贴切,你说是不是?

还有保值率,这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最后一座五指山。三年车龄的途观L,还能卖个13万,旁边停着的同级别电车,车贩子给8万都得思考一下人生。这中间差的5万块,够你加多少年油了?对于一年根本跑不到一万公里的绝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电车省下的那点油钱,在二手车市场的惊天一亏面前,连个屁都算不上。真当消费者都是傻子吗?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暂时的,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是是是,未来什么都是美好的。但我们活在当下。政策确实在收紧,但也没把门堵死。混动、轻混、合成燃料,这些都是给燃油车续命的“丹药”。大众丰田这些老妖怪,已经把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6%了,油耗还能再降。这意味着,这帮老家伙至少还能再战到2040年。

所以,焦虑的根本不应该是燃油车。真正该心态爆了的,是那些新势力。他们必须回答三个终极问题:怎么让我在高速服务区充电,不用像打仗一样?怎么让我开了三年的车,卖的时候不至于想从天台跳下去?怎么让我的车在零下20度的哈尔滨,续航不是直接打骨折,而是打个八折?

这三座大山搬不走,燃油车的销量榜就会一直像这样,时不时给你来一次“诈尸秀”,狠狠地抽所有未来主义者的脸。

所以说到底,现在还在买燃油车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科技,不懂环保,不懂未来。恰恰相反,他们可能太懂生活了。他们懂,所有的宏大叙事,最后都要落到柴米油盐和银行卡余额上。他们不是在选择一种动力形式,而是在选择一种确定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点点可怜的确定性,比什么都珍贵。

这,就是中年人的“闪电战”,我们不进攻,我们直接选择最稳妥的阵地投降,然后回家,安安稳稳地,不折腾。因为生活已经够折腾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