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公里续航、又有智能化、空间还专门给中国人加长——全新宝马iX3一亮相,网上那叫一个热闹。这事儿怎么看?豪华品牌是不是就能靠这波电动车翻盘了?我反正忍不住琢磨:买电车的人,到底还在不在意“宝马”这俩字?
这两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卷法,大伙心里都有数。你看比亚迪一个电池安全论,直接把自家马路上卖疯了;理想的空间,连SUV都快赶上客厅了;问界华为的智驾,更是搞得传统车厂措手不及。新势力一边月月推新,一边把智能搞到极致。跟着看的那帮豪华品牌,反倒显得跟不上节奏。过去宝马、奔驰、奥迪,是咱们小时候“终极座驾”,多少人攒好几年工资就想贴个圆标。可到了电动车时代,这层光环还管用吗?
宝马这回iX3,先说外观,确实一改过去的保守。宝马家那祖传“双肾”这回缩回来还自带会亮灯的技能,大灯比以前犀利多了。原来身上一大堆镀铬件现在也不用了,整车看着就是未来感扑面。这是不是“帅”呢?见仁见智。我倒觉得看起来挺有气势,不像某些品牌电车,削个前脸以后没点品牌识别度。宝马还能坚持分体式尾灯,不走贯穿风,大多国产电车那种科技感拉满的路子它就是不追,还是要有点自家调性。这种坚持哪怕有争议,也算宝马风骨。我身边不少朋友就觉得德国车有那点“轴劲”,其实挺好,起码不会到头来一锅端都一个样。
说到智能化,这点原来是宝马的短板,说个实话:前两年看人开宝马iX,车机卡、会飞线断蓝牙,跟国产的比,真就差了好几条街。奔驰更别提,MBUX系统你要调个空调恨不得先学半天德语。现在好了,宝马终于想明白自己不擅长就别硬扛,这回直接和Momenta干L2+智驾,语音跟阿里合作。说到底,国产车智能能火,不就是懂本地用户的需求吗?小孩一句“开窗”“关空调”,理想都能听。宝马这回能做到95分,也比以前那个“高冷贵公子”要接地气多了。
有人会问,这不是“妥协”吗?以前的豪华品牌不是都自持技术路线吗?但我觉着,宝马现在正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不拼价格就得拼体验,不搞体验你连陪跑资格都没有。这一波合作,其实就是老牌车企的放下身段,也是种实力。你看多少合资品牌到今天还在雕着几百块模具对接不上中国APP呢,宝马这步棋走早走对了。
加长这事,不得不提。宝马以前有点“操控至上”的范儿,空间讲究个“够用”,SUV后排短途还行,长途真不舒服。国内买车,尤其三十万以上的,哪个不是家里有点讲究,一家老小要坐舒服?这回iX3特供加长、加厚、加软,那就是明着问你满意不满意。宝马能为中国市场做调整,这在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事。以前是什么?“我们不为谁设计,加长你们凑合开。”如今被卷得也得靠市场看脸。
动力上,这车前后都是大电机,一脚油(不是,一脚电)就能跑,零百也就快五秒,强是强,和特斯拉比不吃亏,和蔚来比也打不怵。我觉得现在电车拼的不是谁能3秒上百公里,而是天天开着稳不稳、能不能气定神闲地跑个长途。这车900公里续航,摆在这就是底气。哪怕真实开下来打个八折,也比大多数竞品强。再说了,快充十分钟来三百多公里电,现在开电车最怕“充电五小时路上两小时”,宝马这数据起码能让家用放心不少。
这就有人纳闷了:宝马以前不是先发制人吗?记得10年前还真有宝马i3那种怪头怪脑的纯电小车。怎么反倒被国产车追上了?其实问题出在节奏上。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用户体验迭代刷新太快,传统豪强反应不过来。之前全球车企都觉得“标志+品牌+品控”就是卖点,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谁愿意多花十几万买个车标?这回iX3其实不只是宝马单方面进步,而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刻体认与妥协。
但话说回来,能不能凭一个900公里的iX3就翻盘?我觉得还早。现在国产新能源卷的是性价比,动不动就是智能座舱、全家一起用;还有服务和OTA迭代速度这些体验差距。宝马iX3用料、做工还是能打的,但价格真要卖上去、服务还跟以前一样高高在上,多少人会心甘情愿买账?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个亲戚前阵子对比了理想L9和宝马X3,最后选了理想。理由很简单,家里要用,空间大,服务好,智能化也完全没短板。哪怕宝马再降三万,也没转变态度。
说到底,新能源时代,品牌溢价不再无敌,用户看的是智能化、体验跟不跟得上、售后是不是方便。这些东西,宝马要彻底学懂可能还要点儿时间。这也不是宝马一家,奔驰、奥迪都一样。大家要“翻身”容易,要“翻盘”还真不能靠一台车。宝马有全球布局、底盘调校,这些依然牛。可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这些老优势了,需要的是持续快速的升级与本地化——说白了,就是适应中国速度。
所以现在来看,宝马iX3出了声,告诉全市场“我也能玩高续航,也能玩智能,也能照顾家用需求”。这步棋很关键,它不再只是电动车市场的参与者了,至少有了叫板国产新势力的底气。只不过,这场仗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两三年,看看宝马的价格能不能刚住、产品更新够不够快、服务体验跟不跟得上,这些才是决定能不能彻底翻盘的关键。
站在消费者角度,我挺期待豪华品牌和国产新势力卷得更狠。为什么?产业升级了、产品更多元了、选择也自由了。对于爱车的人来说,是选宝马的底盘还是理想的智能空间,是信赖百年老字号还是追随本土新锐品牌,这其实已经不成问题。重要的是每个人的预算、习惯和需求——只要底线是体验和诚意,谁都能出头。
总结一句话,新一代宝马iX3证明了老牌豪强并不是等死的“陪跑者”,也能真刀真枪跟上来。但是,能不能成为赢家,不光拼技术、不只拼情怀,更拼放下身段的勇气和快速迭代的执行力。一场围绕“豪华、智能、续航、本地化”的新升级,才刚开始。对用户来说,这一切都是好事——买车变得更有劲,更带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