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

升级按钮按到发烫,汉、唐的车主们还是没能把比亚迪的“技术普惠”传说变成自己的小确幸。那一刻,微信群炸了,吐槽比头像还多。有人直接调成段子手上线——“点到手指头都快没了,界面连个水花都不溅,怀疑程序员在屏幕背后偷笑”。

说句实在话,这种沮丧不是第一次见。去年蔚来、小鹏玩OTA升级,群里天天接龙谁先收到推送,像在抢春运火车票。新车主晒新功能,老车主刷表情包,一副“等风来”的姿态。那时候,热闹归热闹,吐槽归吐槽,毕竟还有等来的可能。这次比亚迪直接把老车主晾在角落里,升级包像是被卖家设置了“仅对新用户可见”。你说气人不气人?

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有驾

4S店这头也不让人省心。去了一趟,工位上挂着“技术服务”四个字,实际就是“无能为力”四个字的同义词。前台小哥一脸同情,嘴上说“分批推送”,眼神里写着“别为难我”。后台服务器排队,车型年份成了隐藏门槛,老硬件直接被判了个“等通知”。比亚迪“技术普惠”的口号啊,听起来像一首老歌,唱的人想哭,听的人只想切歌。

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有驾

有人实在等不了了,点开升级,结果直接体验了什么叫“高级复读机”——十分钟自动重启三次,音乐没听成,抖音也刷不动,电子产品秒变电子垃圾。更绝的是,售后这边还得让你自己掏钱刷机。成年人世界的自助餐,自己点自己结账,这一套操作比外卖还卷。

车主们的烦恼,后台数据可不是摆设。去年老款汉、唐的OTA渗透率比新车型低出三成,最慢的升级等了大半年。之前做过统计,升级失败、卡顿、变砖的案例,微信群里隔三差五就能碰到,官方统计却总是失踪。用户在等,厂家在躲,数据成了无声的吐槽。“服务器排队”成了新一代段子。

其实,搞智能汽车这行做久了,谁还没见过点升级像买彩票的心态。中不中,全靠后台那点“神秘算法”。有点像看NBA选秀大会,谁能被点名,谁就能翻身做主。只不过,在比亚迪这场“技术抽签”里,老球员只能坐板凳,新人享受全场C位。

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有驾

厂家的小算盘也不是秘密。新硬件能扛住新功能,推起来底气足。老硬件一塞新功能,分分钟卡成PPT现场。怕投诉、怕返工、怕社交平台一夜之间沦陷,于是搞个“分批推送”,谁升谁不升,全靠后台一句话。技术和商业的博弈,最后都摊到用户头上。

想想蔚来、小鹏当初OTA翻车,社区里一片热闹。比亚迪这次学聪明了,干脆卡着名额慢慢放。用户体验成了技术进步的背景板。你说公平不公平?像极了体育圈那些年“新人带头出场,元老坐冷板凳”的戏码。新用户是流量,老用户是数据,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有驾

再说说舆论——新车主朋友圈里亮着新功能截图,老车主微信群里“升级按钮都快点坏了”。那种被时代遗忘的滋味,比卡顿还闹心。厂商一边抛头露面喊技术普惠,一边后台偷偷拉小黑屋。网友调侃,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秒,厂商的“普惠”有时候还没这么长。

有读者留言说,家里两台比亚迪,一台汉一台唐,一个升级成功体验丝滑,一个还在原地画圈圈。体验割裂得像两个人生平行宇宙。你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快吧,没错,推新功能谁都要抢先一步,但硬件升级跟不上,用户只能感受什么叫“被动进化”。看着车机重启三遍,忍不住想笑又有点想哭。

其实技术升级这事儿,哪家都难。厂商怕老硬件掉链子,用户怕升级翻车。大家都怕砸招牌,最后把风险推给了车主——能升就升,升坏了自费修。你说这像不像体育明星转会?新东家各种资源伺候,老将只能自己熬夜训练。数据证明,汉、唐的老车主OTA覆盖率低于新车型30%,厂商嘴上说“普惠”,手里却在算账。

比亚迪OTA升级难,汉唐老车主集体失望,体验变“复读机”-有驾

说到底,升级这玩意儿,有人把它当成技术福利,有人觉得就是套路。厂商要市场,用户要体验,谁也没落到好。朋友圈里新车主晒新功能,老车主只能在评论区刷存在感。你说,这升级是科技盛宴,还是大型抽奖现场?

说到最后,我挺想知道,等到下次OTA推送的时候,汉、唐的老车主们会不会还在拼手速点按钮?还是一头扎进4S店,和工程师现场“掰手腕”?或者干脆在评论区开个吐槽大会,比谁手速快,比谁更佛系。升级这点事儿,谁还不是在烟火气里摸爬滚打。你家那台车,是不是也还在等推送?来,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