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这事儿发生在国外的老爷车拍卖圈里。

按理说,在收藏这个行当里,东西越老、越稀有,那价格就越高,应该是个人人都懂的道理。

可偏偏就有两台车,浑身上下都写满了“稀有”和“珍贵”,却在拍卖场上接二连三地“碰壁”,怎么也卖不出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事情的主角是两台1970年的美国经典肌肉车,一台是道奇Challenger R/T敞篷版,另一台是它的兄弟车型,普利茅斯Cuda敞篷版。

这两台车可不是普通的老爷车,它们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2025年哈里斯堡的一场大型拍卖会上。

当时,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经过一轮轮的竞价,最终那台Cuda被人出价到了37万美元,Challenger也被人喊到了35万美元。

这两台车加起来,总出价高达72万美元,换算成咱们的人民币,那可是五百多万。

这个价格在当天的拍卖会上是最高的,比后来真正成交的最贵的车,一台卖了28.6万美元的保时捷911,还要高出一大截。

可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就要板上钉钉的时候,拍卖师却宣布,这两台车没卖出去。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原因很简单,出价虽然高,但没有达到车主心里设定的那个最低价钱,也就是所谓的“保留价”。

这就让人纳闷了,72万美元都还不满足,这车主的心气得有多高啊?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已经不是它们第一次流拍了,算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了。

从2023年底开始,这对“难兄难弟”就一直在各大拍卖会上亮相,每次都吸引很多关注,但每次都以同样的结果收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台车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车主有这么大的底气,宁愿一次次流拍,也不愿意以一个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天价的价格出手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好好看看这两台车本身。

很多对美国肌肉车有点了解的朋友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这么贵的车,肯定是装了那台传说中的“Hemi”发动机吧?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这台426立方英寸的Hemi V8发动机,在肌肉车迷心里,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但有意思的是,这两台车恰恰没有装Hemi发动机。

它们装的是另一款同样非常厉害的发动机,叫做440立方英寸V8,排量换算过来是7.2升,比Hemi的7.0升还要大一点。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440发动机,它用的是一种叫做“Six-Pack”的特殊供油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给发动机装了三个化油器,像三个大嘴巴一样,能吸进更多的空气和汽油,爆发出的马力自然也就更猛。

这个配置在当年可是顶级的性能选项。

更关键的是,这两台车都是敞篷版,还都配了非常纯粹的四速手动挡。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把“敞篷”、“440 Six-Pack发动机”和“手动挡”这几个条件加在一起,它们的稀有程度就呈几何倍数增长了。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70年,道奇Challenger R/T敞篷车总共只生产了963辆,其中同时满足440 Six-Pack发动机和手动挡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区区61辆。

而那台普利茅斯Cuda就更夸张了,它的敞篷版全年产量只有548辆,搭载同样性能的发动机(普利茅斯管它叫Six-Barrel)并且是手动挡的,全世界只有17辆!

十七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可能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不止这个数。

光是这个产量,就足以让它们跻身顶级收藏品的行列了。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然而,这还不是它们最厉害的地方。

这两台车还有一个更特殊的身份,它们是“先行试装车”,英文叫Pilot Car。

意思就是,它们不是正常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卖给普通消费者的车,而是汽车厂家在正式大规模生产之前,造出来用于测试、验证和给高层展示的样车。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买手机,有人能拿到发布会之前的“工程机”一样,它们是具有历史档案价值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它们的车架号就是最好的证据。

那台Cuda的车架号尾数是00004,也就是说,它是全世界第四台被制造出来的同款车型。

而那台Challenger的车架号尾数是00021,也是非常早期的产品。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这种“开山鼻祖”的身份,让它们的价值又上了一个台阶。

除此之外,这两台车现在的状态也堪称完美。

它们都按照出厂时的规格进行了彻底的翻新,车上的发动机、变速箱都还是当年原厂的那一套,没有被更换过,这在收藏界叫做“号码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车上的配置也都是好东西,比如Cuda有那个非常酷的“震动盖”,发动机一响,引擎盖上的进气口就会跟着抖动,特别有气势。

而且,车主还拿得出克莱斯勒官方出具的全套文件,证明了这两台车的身世清白,所有信息都有据可查。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似乎就能理解车主的想法了。

在他眼里,这两台车集合了极低的产量、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完美的车况和详实的证明文件,它们是“非Hemi”发动机车型里的王者,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所以,他认为这两台车的价值应该能达到甚至超过一百万美元。

可市场有市场的逻辑。

在高端古董车收藏圈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Hemi发动机就是硬通货,是金字塔的塔尖。

它的名气、它的传奇故事,让它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很多顶级收藏家在考虑花大价钱买一台克莱斯勒的肌肉车时,第一选择甚至唯一选择就是Hemi。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市场承认你这两台440的车非常非常稀有,也非常非常好,所以愿意给出72万美元这样的高价,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普通的Hemi车型了。

70年经典豪车,无人问津,四次流拍仍无买家-有驾

但是,市场也有一道无形的“天花板”,那就是“非Hemi”的身份。

买家们用自己的出价表达了一个态度:我们愿意为你的稀有和历史买单,但价格要突破某个界限,去到Hemi车型的核心价位,我们还是会犹豫。

所以,这连续四次的流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车太贵没人买”的故事。

它其实是一场关于“价值认定”的博弈。

一方是车主,他坚信自己手里的藏品因其“唯一性”而价值连城。

另一方是市场,它虽然认可这份稀有,但更遵循长久以来形成的“Hemi为王”的价值共识。

这72万美元的出价,其实是市场对这两台车极大的肯定,但离车主心中的那个“唯一性”的价码,还差了最后一口气。

这最后一口气,就是“Hemi”和“非Hemi”之间的那道鸿沟。

最终,这两台车能不能打破这个天花板,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卖出百万美元的价格,现在谁也说不好。

但它们的故事,确实给所有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