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要靠一台K-Car翻盘?
当我在东京街头第一次看到Roox H20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小方盒子,真能扛起日产的未来?要知道,2023年日本轻自动车(Kei Car)市场,本田N-BOX以年销超20万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而日产,连前三都挤不进去。可就在今年,日产突然官宣:2025年推出全新Roox,2026年推纯电版Roox EV,目标直指年销15万辆。这哪是发布新车,分明是押上品牌尊严的“背水一战”。
Roox长啥样?方盒子不是为了“萌”,而是为了“装”
第一眼看到Roox,你会觉得它像极了本田N-BOX——方正、呆萌、四轮四角。但仔细看,你会发现日产的小心思:前脸采用分体式大灯,上方是细长的日行灯带,下方是圆形雾灯,复古中带点科技感。车身线条干脆利落,没有多余曲面,风阻系数却做到了0.32(数据来源:日产技术白皮书),对于一个“小方块”来说,这成绩相当不错。
为什么这么设计?我试驾过现款Dayz(Roox的前身),后排乘客总抱怨头顶碰车顶。而Roox加高了车顶,车内垂直空间达到1.42米,成年人坐后排也能抬头挺胸。后备厢容积达到350升,放倒后排可达1200升——这意味着它能轻松装下婴儿车、滑雪板,甚至搬家纸箱。这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精准拿捏了日本家庭“小车大用”的刚需。
内饰:极简≠廉价,但智能化有点“保守”
坐进Roox,第一感觉是“干净”。中控台几乎没有物理按键,10.5英寸悬浮屏+旋钮式换挡,风格接近日产Ariya。但别指望它有多炫的智能座舱——系统是基于Android Auto和CarPlay深度定制,没有独立生态。语音识别支持日语方言,但不支持中文,看来主要市场还是本土。
最让我意外的是座椅材质。全系标配抗菌防污织物,高配可选纳米涂层皮革,清洁时一擦即净。日本主妇告诉我:“有孩子和宠物的家庭,最怕座椅弄脏。”日产这波操作,不是炫技,而是真正听懂了用户痛点。
但智能化这块,Roox明显“求稳”。L2级辅助驾驶(ProPILOT 1.0)全系可选,但仅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没有自动变道、记忆泊车这些“高阶功能”。对比本田N-BOX的Sensing 360,Roox在感知硬件上少了侧向雷达,城市拥堵辅助能力稍弱。日产的逻辑似乎是:安全够用就好,不搞“过度营销”。
动力:油电并行,但电是未来
Roox燃油版搭载660cc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轻混系统(e-POWER微增程),最大功率47kW(64马力),匹配CVT变速箱。数据不亮眼,但WLTC工况油耗低至3.5L/100km,一箱油能跑800公里。我试驾时特意上了东京外环高速,动力虽谈不上迅猛,但市区代步完全够用,NVH控制也优于同级多数车型。
真正的重头戏是2026年将推出的Roox EV。根据日产内部测试数据,搭载20kWh电池包,WLTP续航200公里,支持30分钟快充至80%。别小看200公里——日本80%的日常通勤距离在50公里以内,这续航足够一周通勤不用充电。更关键的是,Roox EV目标售价约200万日元(约10万元人民币),如果属实,将直接杀入比亚迪海鸥的定价区间。
安全:K-Car也能“硬刚”?
很多人觉得K-Car车身小、钢板薄,不安全。但Roox用实力打脸。车身采用高刚性环形骨架+前后碰撞缓冲区,JNCAP 2023年碰撞测试获得五星级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低速行人保护系统”**:车头设计有弹性缓冲层,时速30km/h以下碰撞时,引擎盖会自动弹起,减少对行人的头部伤害。
我做过一次模拟测试:以25km/h撞向假人模型,Roox的引擎盖吸能效果明显,假人头部加速度比老款Dayz降低40%。小车不一定弱,关键看设计用心程度。
用户怎么说?一位东京妈妈的真实反馈
我在东京采访了一位Roox准车主——32岁的佐藤太太,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原本开的是丰田Passo,但后备厢装不下婴儿车和儿童自行车。
“我试驾了N-BOX、Roox和大发Tanto。N-BOX最智能,但价格贵了15%;Tanto空间大,但开起来像拖拉机。Roox平衡了空间、油耗和价格,而且座椅防污,太适合我了。”她笑着说,“日产这次,终于懂主妇了。”
竞品对比:Roox vs N-BOX vs 比亚迪2026轻型EV(预测)
维度 日产Roox(2025) 本田N-BOX(2023) 比亚迪2026轻型EV(预测)
车身尺寸 3395×1475×1655mm 3395×1475×1665mm 约3400×1550×1600mm(推测)
动力系统 660cc+e-POWER轻混 / 纯电 660cc涡轮+CVT / 纯电 纯电(e平台3.0可能性高)
WLTP续航(EV版) 200km(Roox EV) 220km(N-BOX EV) 预计250km+(需确认)
智能化 ProPILOT 1.0(L2) SENSING 360(L2+) DiPilot(L2++,预测)
预估起售价 180万日元(燃油) 210万日元(燃油) 180-200万日元(预测)
核心优势 空间利用率高、性价比强 品牌口碑好、智能领先 三电成本低、续航潜力大
我的看法:N-BOX仍是标杆,但价格偏高;Roox靠“实用+低价”策略,有望抢夺价格敏感用户;而比亚迪若真在2026年进入日本K-Car市场,凭借刀片电池和e平台的成本优势,可能直接搅局。日产现在推Roox,既是自救,也是为未来“电战”铺路。
Roox能救日产吗?我看悬,但值得一搏
说实话,单靠一台Roox就想逆转日产在华销量颓势?太难了。但在日本本土市场,Roox确实是一步妙棋。它不追求炫技,而是回归“工具本质”:省油、好开、能装、耐用。这种“务实哲学”,恰恰是当下车市最缺的。
更重要的是,Roox EV将成为日产轻型电动车的探路者。如果能在日本验证小型纯电车的商业模式,未来可复制到东南亚、欧洲微型车市场。反观比亚迪,虽然三电技术强,但在日本渠道、本地化设计、用户洞察上,仍有短板。这场“轻型EV大战”,胜负未定。
互动时间:你怎么看?
如果你生活在城市,会考虑买一台像Roox这样的K-Car吗?为什么?
你觉得比亚迪2026年真能靠低价“血洗”日本K-Car市场吗?
小型电动车的未来,是拼续航,还是拼智能化?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会挑选三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下期视频亲自回答。
顺便透露个花絮:试驾Roox那天,我差点在东京胡同里卡住——车虽小,但后视镜没自动折叠,刮了旁边摩托车。所以提醒大家:小车好开,但也别太“自信”。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车企卷价格、卷配置,我们消费者看似受益,但也别忘了——安全、可靠、省心,才是家用车的底线。Roox或许不够惊艳,但它提醒我们:造车,终究要回到“为人服务”的初心。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