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问界M7,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全年销量17.4万辆,月均1.45万辆的成绩单,让它稳坐新能源SUV的“顶流”位置。
华为赋能的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的科技感,加上“能装能跑”的实用性,让它成了家庭用户和科技控的心头好。
但到了2025年,画风突变:1月销量8443辆,2月5204辆,3月6512辆,4月直接跌到4051辆,同比近乎腰斩。
反观对手理想L6,2025年前四个月月均销量破万,直接把问界M7甩开一个身位。
曾经对标特斯拉、叫板理想的“黑马”,为啥突然卖不动了?
作为一个围观了问界M7“高开低走”全过程的汽车博主,我觉得这车销量暴跌,真不是消费者变心了,而是产品力“掉链子”了!
第一,“低频共振”问题成了口碑黑洞。
从2024年开始,大量车主投诉问界M7在20 - 60km-h低速行驶时,车厢内会出现“咚咚”的轰头声和“嗡嗡”的压耳噪音,长时间驾驶甚至导致头晕、耳鸣。
有车主吐槽:“开这车像住在工地隔壁,耳朵嗡嗡一整天!”
尽管用户自发建群维权,但厂商至今没给出彻底解决方案。
这种直接影响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硬伤,直接劝退了一波潜在买家。
第二,“华为光环”遮不住用车痛点。
问界M7的智能驾驶和鸿蒙车机确实能打,但车终究是拿来开的,不是手机支架!
比如悬挂调校偏硬,过个减速带颠得人“灵魂出窍”;馈电油耗比官方数据高出一截;冬天纯电续航还缩水;第三排座椅一打开后备箱就小得连婴儿车都塞不下……这些日常使用的“小毛病”,在竞品面前显得格外扎眼。
理想L6为啥卖得好?
人家抓住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空间灵活、座椅舒服、油耗真实,甚至连杯架设计都更贴心。
第三,“吃老本”式更新,对手却在疯狂进化。
问界M7的2025款车型外观还是那个被吐槽“中庸得像十年前MPV”的设计, 内饰也缺乏新势力喜欢的冰箱、大屏等“网红配置”。
反观理想L6,不仅用上了更先进的智能座舱,还把二排“皇后座椅”和魔毯悬挂2.0变成了标配。
消费者早就不是“为情怀买单”的傻白甜了,同样30万预算, 谁不想买辆 “痛点少、爽点多”的车?
更让人唏嘘的是, 问界M7 的销量下滑恰恰暴露了华为造车路线中的软肋——技术赋能≠产品力万能。
华为再牛,也架不住一辆难受、不堪使用的问题。
在新能源赛道拼到2025年, 早已过了有块电池就能卖 的草莽时代。
“无短板木桶”, 而非长板巨长短板扎心,这才是用户所需。
问界 M7 的 “过山车 ”式销量 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 再炫酷黑科技,也抵不过真实用户用脚投票的重要性。
同样与其以大词如 "5G互联" 和 "鸿蒙生态" 吹嘘,不如认真调整底盘软一点,把油耗标实一点,把共振问题解决干净 。
毕竟 ,老百姓买 辆 是为了舒舒服服生活,而不是当厂商技术体验官 。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问界 M7 还有机会翻盘吗?
理想 L6 和 问 界 M 7你会选谁?
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点赞超过1000,下期我们深扒 “低频共振 ”背后的技术真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