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被曝大灯外框和翼子板__凸起__翘边,只因造车经验_

“表里不一,徒有其表”,老话儿果然是历久弥新,总能一语中的。

说起近来车圈里炙手可热的“网红”,非小米SU7莫属了!雷布斯亲自登台,那发布会的PPT,简直是巧夺天工,各类参数碾压友商,看得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即刻倾囊以购。可现实是,这车交付伊始,幺蛾子也接踵而至。

近来,不少小米SU7的车主在社交媒体上“鸣冤”,说他们的座驾大灯外缘与翼子板接合处,竟然出现了臌胀、翘边的现象。用手轻触,还能感受到明显的起伏,这对于锱铢必较的车主而言,简直是莫大的瑕疵!浙江消保委的行家说了,这或许是“造车经验尚浅”所致。往简单了说,就是翼子板的尺码略大了些,与车灯装配得过于紧密,冷热交替便出了岔子。

此消息一出,舆论场瞬间鼎沸。有人觉得,小米初涉车坛,经验不足情有可原。也有人质疑,堂堂大品牌,品控怎会如此不堪?这不禁令人喟叹,小米SU7,你这是怎么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自从小米SU7开始交付,关于其品质的论辩便甚嚣尘上。前不久,中国汽车质量网释出了一份《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小米SU7以239分敬陪末座,比肩奔驰EQE、宝马i5之流的“杂牌”还要逊色。这结果一出,无异于给小米当头一棒。然而,车质网发布的《2025年Q1国内热销新能源车质量排行》中,小米SU7却力克特斯拉Model Y、问界M9等车型,以万分之1.7的斐然成绩位列亚军。

同款车型,两份榜单,两种天壤之别的结果,这究竟是何故?莫不是数据统计出现了偏差,亦或是,消费者对小米SU7的评价产生了泾渭分明的两极分化?

小米SU7被曝大灯外框和翼子板__凸起__翘边,只因造车经验_-有驾

归根结底,此事折射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车,绝非易事。小米纵然在手机领域呼风唤雨,但在汽车领域,它仍是个雏儿。汽车的生产制造,牵涉到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懈怠。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质量痼疾。

不妨看看其他品牌。当年特斯拉Model 3初出茅庐之际,也曾曝出过五花八门的问题,诸如做工粗粝、异响频发等等。还有一些新晋品牌,为了逐鹿速度,舍弃了质量,最终导致车辆故障缠身,黯然退场。这些殷鉴告诉我们,造车,不能只靠PPT,更要靠实打实的品质。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竿子将小米SU7打入冷宫。毕竟,它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诸如外观设计前卫、智能化程度高等等。而且,小米也在积极疏解用户反馈的问题,矢志不渝地提升产品质量。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永远是重中之重。倘若质量不过关,再多的优点也无济于事。

此事也警醒我们,消费者在购置新品之时,务必保持理性,切莫被五花八门的营销噱头所蛊惑。多探寻用户的切身评价,多了解产品的真实底细,方能做出明智的决断。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冀小米能够汲取教训,正视用户诉求,精益求精地提升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为发烧而生”。毕竟,消费者倾囊相助,你也需以真才实学回报他们,这才是负责任的企业应尽的本分。

一个新晋品牌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革新精神,更要有对质量的敬畏之心。希冀小米SU7能够尽快化解这些难题,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用车体验。毕竟,我们都翘首以盼中国品牌能够崛起,能够在寰球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而这,需要我们戮力同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