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0公里二手车”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但许多消费者对其真实性质仍存在误解。所谓“0公里二手车”,指的是已完成首次登记上牌、行驶里程极低的车辆,但法律上已被归类为二手车。这类车辆往往以远低于新车的价格出售,看似划算,实则暗藏风险。
与展车不同,“0公里二手车”的关键界定标准在于是否完成注册登记。展车虽然可能被用于展示甚至投保交强险,但从未开具零售发票或正式上牌,法律上仍属于新车范畴。而“0公里二手车”则已登记过户,车辆所有权曾归属于个人或企业,再次交易时需按二手车流程办理手续。消费者可通过查看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的“首次登记日期”和“原车主信息”来辨别,若显示过户记录,则属于二手车。
这类车辆的出现,多源于车企或经销商为冲销量、清库存而采取的变通手段,如提前上牌再转售,甚至通过大客户渠道批量注册后流入二手车市场。尽管价格诱人,但消费者可能面临质保缩水、权益受限等问题,部分品牌的首任车主专属权益也可能无法享受。
目前,工信部拟出台“新车登记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的新规,以遏制这一乱象。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前务必核实车辆登记状态,警惕低价陷阱,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