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的灯光没开全,A6L e-tron那一抹数字日行灯刚好亮起,像是谁在阴影里眨了眨眼——八种图案切换,甚至多到让人怀疑设计师是不是用了一套麻将牌。如果你突然坐进这辆车,面对6块屏幕和华为双激光雷达,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终于赶上了智能潮流”,还是“这车到底还会不会开”?我知道,有人会纯粹为高级感买单,也有人只想一脚油门下去,别的都靠边站。
新一代奥迪A6L e-tron还在保密阶段,奥迪却先把这台纯电旗帜举得高高。它来自PPE平台——就是那个和保时捷联手研发的“豪华纯电专用底盘”,技术腔调给力,但产品端落地还得看实际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强调的不再只是机械性能,而是智能座舱与外观革新:像是从奥迪的严肃会场里走出来,又混进了新势力的促销直播间。
说到外观,A6L e-tron把原本“进气格栅”的假门面彻底打开,拼出了一个全黑的中网;即便纯电无需进气,还是要保持凶狠——气质不能掉。这个“开放式+梯形进气孔”的设计,像是在和燃油时代的传统格栅做最后的告别。中间镶嵌的四环车标,用了圆润边角,估计是设计师想让经典元素也兼顾一点软萌——说实话,车标比以前的“大嘴”低调了许多,却更像是给新奥迪打了个补丁,谁都知道核心零件早就不是发动机了。
驾驶灯的数字化已是标配,但能切换八种图案,算是在无聊的早高峰多了一点娱乐。分体大灯下的“封闭空间”藏着华为双激光雷达,技术上叫HUAWEI乾崑,也许还能实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至于PPE平台赋予的高压快充和电子电气架构,官方没明说是“全自动驾驶”,可能还是怕舆论追着细节不放。好消息是有理有据,坏消息是信息太多,反倒让人开始怀疑——买车是技术升级,还是交智商税?
车身线条厚重,溜背趋势不明显,还是留了个传统后备箱,“特斯拉味道”有一点,但还保留着德系行政轿车的威严。5073毫米的车长、接近两米的宽度和3076 mm轴距,这些参数随便一看,绝对够撑头面:甭管是当领导还是送孩子,门槛高得让隔壁新势力哑火。至于底盘的黑色分层装饰,乍眼一看像SUV,细看其实就是想做个视觉上的区块切割,未必对行政客户有吸引力——毕竟老板们更喜欢低调有面。
尾灯继续用奥迪的数字OLED大招,贯穿式+鱼鳍元素,层次和科技感是有了,但对传统奥迪粉丝来说,可能还有点“炫技过度”的嫌疑。内饰方面,全车6块屏幕,主驾冲着双联曲面OLED(14.5+11.9寸),副驾 “偷偷乐”那块10.9寸屏也用上了隐私保护,完全屏蔽司机视线,不怕被老板翻手机。AR-HUD抬头显示新升级,实时路况直接投影到玻璃上,技术感很足——唯一的问题是,遇上太阳暴晒,谁都知道投影看得还是一团白。
如果你问我,豪华圈子里的“屏幕大战”还是不如日本人喜欢的极简物理按键来得实用。20喇叭的B&O音响带头枕扬声器,副驾环绕感做得很高端,但对于那些喜欢把车当移动办公室的用户来说,过度数字化有时候就是一种困扰——屏幕太多,信息太杂,反倒失控。翻毛材料的车顶、全景天窗号称比特斯拉更大,不过这些舒适配置迟早会成为下放标准,再也不是身份象征。
核心动力信息呢?海外版本挂800V高压平台、270kW碳化硅电驱,纯电续航750km+;国内版根据工信部数据,电池是宁德时代106.7kWh,续航745km至785km(CLTC标准),电机降为260kW——这样的数据,和阿维塔12、享界S9比基本旗鼓相当。更重要的是,800V快充功率下,21分钟可充至80%,10分钟增加310km续航,这性能对“电动焦虑症患者”来说,比口号更有慰藉。
当然,现实残酷。国产高端纯电如阿维塔、享界的价格已经下探到30-45万,“能耗+智能”的牌打得更猛。燃油A6L都卖到40万起,新一代纯电A6L估计也会在此区间徘徊,豪华品牌的光环如果沦为买单的负担,那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就成了一道多选题:是认技术实力,还是认品牌价值?在新能源领域,老钱味道早已闷成了“新势力的学徒”。如果矛盾还没到极致,那只能继续比谁更会造“屏”——或者更换一块更“炫”的车标。
说白了,A6L e-tron的问世,既是奥迪对新能源战场的进一步试探,也显现出老牌厂商的无奈:智能、续航、科技、豪华,全都堆起来,最后还是要和价格死磕。至于“华为双激光+六屏联动”,听起来像是在卖旗舰手机而不是一台车。车企请来的IT男,和年终奖泡汤的工程师,一样都在琢磨:“下一辆车,买家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换我做选择,可能更在意“体验感”与“稳定性”,平台再先进、续航再长,如果多屏互动变成故障连连,或是智能辅助成了新辣条,技术就难免沦为笑柄。别忘了,多数买纯电,是想要“下车不堵、车上不困”;解题思路太高深,最后还得回头用最老派的方式“手动关机”。
不妨问个问题:未来五年,豪华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是继续拿品牌力硬抗市场波动,还是彻底“新势力化”?技术、配置和设计,真的能成为最后的护城河吗?对于A6L e-tron来说,785km的续航,也许终会被用户问一句:“真正用上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多久?”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