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下,驾驶辅助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其中,定速巡航(CC)与自适应巡航(ACC)作为两种基础却关键的配置,其技术差异和实际应用场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发展趋势及典型车型案例出发,解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智能驾驶技术如何重塑驾驶体验。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一、核心差异:从“固定速度”到“动态跟车”

1. 定速巡航:驾驶者的“速度管家”

定速巡航诞生于传统燃油车时代,核心功能是**保持固定车速行驶**,通过电子系统控制油门替代人工操作。驾驶员需手动设定速度(通常为30-150 km/h),系统按设定值匀速行驶,但无法感知前方路况,遇到前车减速或障碍物时,必须由驾驶员主动刹车或调整。

适用场景:车流稀少的高速公路长途驾驶,减少脚部疲劳。

局限性:无法应对复杂路况,存在追尾风险,需频繁人工干预。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2. 自适应巡航:智能化的“跟车助手”

自适应巡航(ACC)在定速巡航基础上引入**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车辆距离与速度,动态调整车速以保持安全车距。例如,当前车减速时,ACC自动刹车;前车加速或变道后,车辆恢复设定速度。部分高阶ACC还支持**全速域跟车**(0-160 km/h),甚至在堵车时实现自动启停。

技术升级:

多传感器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提升环境感知精度。

功能扩展:结合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功能,向L2级自动驾驶迈进。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二、技术演进与新能源趋势:ACC成智能驾驶“标配”

1. 从高端专属到全民普及

早期定速巡航多配置于豪华车型,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争加剧,ACC加速下沉至主流市场。例如:

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通过自研技术将ACC硬件成本压缩至3000元级,标配于10万元级车型(如海鸥、秦PLUS)。

特斯拉Model 3:全系标配ACC,通过OTA升级持续优化跟车逻辑。

2. 硬件与算法的双重突破

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为ACC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高算力芯片:如蔚来ET7搭载的NVIDIA Orin-X芯片,实现毫秒级决策。

数据驱动迭代:比亚迪依托440万辆L2+车型积累的行驶数据,7天一次算法迭代,提升ACC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3. 政策与基建助推

中国推行“车路云协同”战略,北京、武汉等城市投入百亿级资金建设智能路网,为ACC功能提供更精准的外部环境信息。

三、典型车型实践:ACC如何改变驾驶体验?

1. 特斯拉Model 3:极简操作背后的风险与争议

特斯拉的ACC通过方向盘拨杆一键激活,支持全速域跟车。然而,其拨杆设计与传统雨刷操作相似,曾因误触导致车辆突然加速,引发大规模召回。这一案例凸显ACC需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设计。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2. 比亚迪汉EV:低成本高可靠的“智驾普惠”

汉EV搭载的DiPilot 300系统,通过31个高精度传感器实现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其ACC在夜间或低能见度场景仍可稳定工作,但雨雪天气需谨慎使用。

3. 蔚来ES6:人性化交互与场景适配

蔚来ACC支持**跟车距离四档调节**,停车5秒内可自动起步,5秒以上需轻踩油门唤醒。这一设计平衡了自动化与驾驶员控制权,避免长时间停车后系统“僵化”。

4. 极氪001:无图城市导航的标杆

2025款极氪001配备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CC与无图城市NZP(自动领航)深度融合,即使无高精地图支持,也能在复杂城市路况下实现精准跟车。

四、未来展望:智能驾驶将如何重新定义巡航功能?

1. 从“辅助”到“主导”**

随着L3级自动驾驶落地(如小鹏2025年计划),ACC将与其他功能(如自动变道、信号灯识别)深度整合,逐步实现“门到门”全程自动驾驶。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2. 安全与伦理挑战

ACC依赖传感器,但在极端天气或突发加塞场景下仍可能失效。车企需通过**多冗余设计**(如特斯拉的纯视觉+雷达双方案)和用户教育降低风险。

3. 成本与体验的平衡

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如速腾聚创订单激增)推动ACC性能提升,但如何让10万元级车型用户享受高阶功能,仍是行业竞争焦点。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差异与车型实践-有驾

定速巡航与自适应巡航的区别,本质是“机械执行”与“智能响应”的代际差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下,ACC已成为车企技术实力的试金石。无论是特斯拉的激进创新,还是比亚迪的普惠战略,亦或蔚来的场景化设计,均指向同一目标:**让驾驶更轻松,让出行更安全**。然而,技术再先进也需牢记:**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始终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