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主品牌的价格竞争,合资车企在 2025 年全面推行 “一口价” 模式,重塑终端价格体系。上汽大众途岳新锐以 7.99 万元起售,别克昂科威 Plus 降价至 16.99 万元,东风日产轩逸经典版低至 6.98 万元。这种定价模式通过取消议价环节,既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又缓解经销商库存压力。数据显示,别克昂科威 Plus 在 “一口价” 策略下,2024 年 12 月销量同比增长 198%,凯迪拉克 XT5 同期销量增幅达 114%。
为进一步刺激消费,合资车企叠加政策红利推出置换补贴。一汽丰田 “时光焕新计划” 将置换补贴与车龄挂钩,最高可获 3 万元补贴;北京现代第五代胜达推出 “旧车残值翻倍购” 活动,直接拉低购车门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汽车以旧换新预计带动超 1400 万辆消费,为合资品牌提供了存量市场争夺的战略支点。
在燃油车领域,合资品牌通过技术焕新巩固基本盘。一汽 - 大众速腾、迈腾家族上半年销量分别增长 8.4% 和 23.8%,探岳家族同比增幅达 38.8%,燃油车市场份额提升至 7.6%。北京现代全新伊兰特 6 月销量破万,同比增长 120%,其燃油车型凭借成熟的动力系统和终端优惠,成为 10 万元级市场的性价比标杆。
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加速本土化研发。日产 N7 作为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纯电车型,以 11.99 万元起售价搭载高通 8295P 芯片和城市记忆领航 NOA 功能,上市 45 天交付破万辆。东风本田 S7 采用本田云驰智能纯电架构,车身扭转刚度达 40000N・m/deg,操控性能对标豪华品牌,成为合资电动化转型的技术样本。
2025 年合资车企研发模式发生结构性转变。一汽 - 大众将电子电器架构开发等核心技术交由本土团队主导,新一代平台大量采用中国研发成果;日产中国研发团队实现从整车设计到软件算法的全流程自主化,研发周期缩短至 24 个月。这种 “本土主导” 策略使产品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例如丰田针对中国路况优化底盘调校,本田将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装机率提升至 95%。
供应链层面,合资品牌深度融入本土生态。大众与华为合作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东风本田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和科大讯飞智能座舱方案,通过整合中国技术资源快速提升智能化水平。这种协同创新既降低研发成本,又加速了技术迭代速度。
各地以旧换新政策为合资品牌注入增长动能。湖南、北京等地最高提供 2 万元国补,叠加车企厂补后,消费者置换合资车型最高可享 3 万元优惠。商务部预计,2025 年以旧换新将带动超 2 万亿元销售额,为合资品牌燃油车去库存和新能源车推广提供双重机遇。
在电动化渗透率突破 40% 的背景下,合资品牌通过 “油电同进” 策略平衡市场风险。一汽丰田电动化车型占比达 49%,广汽丰田铂智 3X 连续多月蝉联合资新能源销冠,CR-V 强电智混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 18%。这种 “两条腿走路” 的战略,既守住燃油车基本盘,又在新能源赛道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