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N7高阶智驾发布,16万级智能新标杆诞生
每次聊到汽车圈的那些“友好互动”,我总是忍不住想起自己第一次开着老款天籁在高速上被一辆新势力电车刷过的场景。那时候,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还各自为营,现在气氛完全变了。2月28日那天,我刷微博正好看到东风日产给小米SU7 Ultra送祝福,还用GT-R和纽博格林做了个梗,小米也很快回礼。这种互相鼓劲的氛围,搁以前真想不到,也难怪现在新能源、智能化搞得这么热闹。
不过,说到底大家还是要拼技术。就在2025年3月1日,“NI好 —— 东风日产最家技术发布会”在广州长隆开场。我有个同事专门飞过去看直播,他回来路上跟我说:“这次不一样啊,合资终于开始卷高阶智驾了!”这话听着有点意思,因为前几年类似发布会都是自主品牌唱主角,而这回东风日产直接带来了全栈自研的新架构,还把最新一代端到端智驾大模型装进了N7身上,这下子整个朋友圈都炸锅讨论起来。
先说说这个叫“天演”的新能源架构吧,不只是平台那么简单,它连三电、座舱、智驾全都打包进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那个基于Momenta 5.0的大模型落地N7,据说是全球首发。有朋友调侃,这玩意儿就像手机系统升级了一样,从此后面出的车都能越用越聪明。不光纸面参数漂亮,用起来才是真的硬道理。
前阵子试乘了一下朋友订的N7,他本来就是技术控,一路各种功能演示。他特意跑去环城高速体验NOA,说汇入主路、大曲率弯道这些对它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而且遇到施工绕行、自主过ETC的时候,那套系统几乎没出错。我记得他下车时还嘀咕:“以前开长途累得腰酸背痛,现在轻松多了。”这种感受挺真实,以前我们常吐槽自动驾驶只会傻等红绿灯,现在看来确实进步不少。
停车一直是我的心病——特别是在商场地下室那种断头位或者逆向限位器水平车位,每次倒库都要折腾半天。结果N7不仅普通泊车效率高,大角度或者特殊位置也能搞定,而且还有离车自动泊入和记忆代客泊车功能。有一次陪朋友去吃饭,他直接让车辆自己找地方停,我们俩悠哉走人,那感觉比请保安帮忙指挥靠谱多了。这一点,在群里晒视频之后,引发不少老司机羡慕,说以后老婆再抱怨不会停车,可以理直气壮地甩锅给AI。
安全方面,我个人比较关注紧急刹停能力。一台智能电动车再怎么花哨,如果遇见鬼探头刹不住,那都是白搭。据官方数据,高速NOA可以做到130km/h紧急刹停,而面对突发障碍物时AEB支持60km/h安全制动,比行业普遍40km/h强太多。这两项指标,让不少准备换购家庭用用户安心许多。在实际体验中,有人分享过夜间高速突然窜出异物时系统及时介入,把风险降到了最低,这类细节只有真正在路上跑的人才懂分量。
关于价格,不少工薪族其实很关心性价比问题。以往大家觉得高阶智驾都是30万以上车型才配备,如今东风日产把预售区间定在16-18万元,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想尝鲜科技配置的小伙伴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同事私信问我值不值得等,我只能搬出自己的老习惯:买新别买旧,高配早享受。他们家这波操作,很可能让更多年轻家庭提前拥抱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双手”。
还有一个细节,是很多二手市场老司机提出来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之后,会不会影响保值?据身边做二手生意的大哥分析,目前市面上的高阶辅助驾驶车型残值表现不错,只要OTA更新跟得上,就不用担心三五年后掉队太快。而且作为合资背景的新势力代表,对维修网点覆盖率和售后服务更放心些。有些修理厂师傅甚至提前研究起相关传感器与软件接口,为将来的维修积累经验,这算是行业内部的一点小变化吧。
空间表现方面,虽然官方没详细公布,但从现场实拍来看,无论前排还是后排腿部空间都属于宽裕类型,加之座舱数字化设计明显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一些网友反馈音响效果、中控交互流畅度以及语音识别准确率都有提升——尤其是在连续指令、多口音环境下依然反应灵敏,用起来顺手省心。如果你经常带娃或老人一起出行,对这种细致优化肯定体会更深,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解决导航、空调甚至娱乐切换,比传统按键时代方便太多,也避免分神操作带来的隐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圈层文化变化。从曾经只认机械性能,到如今越来越多人追求科技属性,包括我的几个90后表弟表妹,都已经默认选购新能源优先考虑有没有L2+级别辅助驾驶,再加上一堆花里胡哨但实用的小功能,比如远程启动空调、一键召唤车辆之类,全成刚需配置。这说明消费观念真的变了,以往看重动力油耗,如今则偏爱舒适与便捷生活方式结合体,所以像N7这样定位精准,又敢于创新突破的产品,自然容易获得青睐。
今年春天,如果你正打算添置第二辆家庭通勤工具,又苦恼于城市拥堵、高速劳累、不擅长停车这些琐碎烦恼,不妨亲自去店里坐坐试试新出的东风日产N7。不管最终是不是你的菜,但它确实代表着一个新的方向:16-18万元区间也可以拥有顶尖级别的智能体验,而且不用担忧服务网络或长期使用成本。如果哪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把复杂留给机器,把时间留给生活,那么这一波汽车行业的新潮流,大概就悄悄改变我们的日常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