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汽车市场,可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咱们普通老百姓聊起买车,话题十有八九都绕不开电动车,什么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大屏,一套一套的。
好像你要是现在还去买一辆烧汽油的车,就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了似的。
加油站似乎也变得冷清了些,反倒是商场地下车库里,一排排的充电桩前总是停满了车。
就在大家以为燃油车的时代快要翻篇的时候,奥迪,这个咱们都非常熟悉的德国豪华品牌,却在杭州搞了个大动作,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燃油轿车,叫奥迪A5L。
他们还说,这台车是他们燃油车技术的集大成者,不仅用上了最新的发动机,还破天荒地跟华为合作,装上了顶级的智能驾驶系统,目标就是要重新搅动一下现在的汽车市场格局。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人家都在拼命造电动车,奥迪怎么反其道而行之?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台奥-迪A5L,究竟是一次不甘心的挣扎,还是真的手里攥着什么王牌,有底气在电动车的重重包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汽车侦探”,把这台车从里到外扒个明明白白,看看它到底有几斤几两。
首先,咱们得聊聊一辆燃油车最根本的东西——发动机。
一说起奥迪的发动机,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代号“EA888”的家伙,它确实是奥迪家族的明星,装在了无数车型上。
但这次A5L上用的,可不是咱们印象里的老版本了,而是升级到了第五代的全新产品。
奥迪这次可以说是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了。
比如说,它用上了一套叫做“500bar超高压喷油系统”的技术。
这个500bar是个什么概念呢?
咱们平时洗车用的高压水枪,压力大概也就100bar左右,而这台发动机的喷油压力是它的五倍,据说已经达到了F1赛车的标准。
这么高的压力,能把每一滴汽油都打成非常非常细密的油雾,这样汽油就能和空气混合得特别充分,燃烧起来也就更彻底。
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动力更强劲,也更省油,官方说燃烧效率足足提升了15%,这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就是每一脚油门踩下去,都能省下实实在在的油钱。
还有一个让很多老司机头疼的问题,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迟滞”。
就是你一脚油门踩下去,车子总要反应一下,慢半拍才往前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台新发动机用上了一种叫“可变截面涡轮”的技术,这在以前可是保时捷这类跑车上才有的高级货。
简单理解,它就像一个能自动调节扇叶角度的智能风扇。
在你低速起步的时候,它把“扇叶”收紧,只需要一点点尾气就能把它吹得飞快转动,动力马上就来,几乎感觉不到延迟;等到你上高速需要持续动力的时候,它又会把“扇-叶”打开,让更多的尾气顺畅通过,保证后段加速依然有力。
所以,这台车开起来的感觉就是动力随叫随到,非常跟脚。
不过,这次奥迪最让人意外的,还是给这台纯燃油车加上了一套混合动力系统。
你没听错,它也“混动”了。
但它不是那种只为了省点油的象征性的小电机,而是在变速箱上实实在在加了一个P3电机,像个随身的全能小助手。
这个小助手能干嘛呢?
用处可大了。
比如咱们上下班高峰期,在路上堵得走走停停,这是最费油的时候。
这时候,A5L的发动机就可以完全休息了,让这个小电机来驱动车辆慢慢往前挪,车里又安静又平顺,就像开电动车一样,据说光是这一项,在堵车路段每一百公里就能省下1.2升的油。
再比如,你在狭窄的车位里停车,也可以用纯电模式,悄无声息地挪来挪去,非常方便。
而当你上了高速,想超过前面慢悠悠的大货车时,这个电机又能和发动机一起发力,瞬间给你增加一股额外的推力,让超车变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可以说,奥迪这一招,是把燃油车长途奔袭的优势和电动车市区行驶的舒适、经济性,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说完了动力,咱们再聊聊开起来的感觉。
很多人对德系车的印象就是底盘扎实,跑高速特别稳,但缺点就是悬架太硬,过个减速带或者烂路,车里的人能颠得七荤八素。
奥迪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次A5L的底盘调校,他们特别强调是德国的工程师和咱们一汽的中国工程师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在中国各种各样的道路上反复测试、共同完成的。
这意味着,这台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的路况,不再是单纯地把德国那套硬搬过来。
它既保留了德系车那种高速行驶时紧紧贴住地面的稳定感,又在处理颠簸时变得更加柔和,更能照顾到车里家人的乘坐感受。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悬架选择,一种偏向舒适,开起来就像一台安安稳稳的豪华轿车;另一种则更偏向运动,底盘更低,悬架更硬,过弯的时候支撑性极好,能给你带来开跑车一样的驾驶乐趣。
这种“一车两样”的设计,可以说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人对一辆车的不同期望。
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光有好的机械性能还不够,够不够“聪明”也成了大家评判一辆车好坏的重要标准。
这也是过去传统豪华品牌经常被吐槽的地方,它们的车机系统、智能驾驶总感觉比咱们国内的新势力品牌慢了半拍。
而奥迪A5L这次下的最大一盘棋,就是把智能驾驶这块最重要的拼图,交给了华为。
这套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的顶级水平。
车头装了两颗激光雷达,就像是给车子安上了一双“火眼金睛”,下雨天、起雾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最远能探测到150米外的障碍物,给了系统和驾驶员充足的反应时间。
而这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复杂交通环境的理解。
比如咱们开车时最头疼的,就是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进行“无保护左转”,又要看对面的直行车,又要看来往的行人和电动车,非常考验技术和胆量。
而华为这套系统,依靠在中国积累的海量路况数据进行学习,据说在这种场景下的成功率高达97.8%,它能精准地判断出安全的空隙,果断而平稳地完成转弯。
这背后,是只有中国企业才具备的本土化优势,也是这台A5L敢于叫板新势力的底气所在。
总的来看,奥迪A5L这台车,并不能简单地用“燃油车”三个字来概括。
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体,用德国人严谨的机械制造工艺,打造了一副强健的“身骨”;又用一套聪明的混动系统,给这副身骨注入了兼顾性能与经济的“血液”;最后,再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为它装上了一个最懂中国路况的“大脑”。
在电动车大行其道的今天,奥迪推出的这样一款产品,其实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它试图告诉你,一辆优秀的汽车,并不一定非要是纯电动的,它也可以是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吸收了电气化和智能化时代所有优点之后,进化而来的一个更全面、更没有短板的“全能选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