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M9预定量冲破11万,这讯号一出,车圈儿里立马沸反盈天。
这昭示着啥?
恐怕在30万以上的高端SUV这片疆域,势力版图真要改弦更张了。
你说怪诞不怪诞,往昔咱们置办这价位的座驾,脑海里登时浮现的铁定是BBA(奔驰、宝马、奥迪)。
而今呢?
问界、理想这些后起之秀,硬生生从BBA手里蚕食鲸吞了不少份额。
先瞅瞅去岁的账本,问界M9卖了15.6万辆,理想L7/8/9加总起来更是骇人,逼近30万辆。
反观BBA,奔驰GLC售出15.3万辆,宝马X5仅有8.8万辆,奥迪Q5更为惨淡,5.7万辆。
略微盘算一下,问界:理想:BBA的销量比大抵是2:4:4。
这还是去岁,今年又当如何?
本年度这方舞台愈发闹猛,各家都摩拳擦掌,预备在9系列上大显身手。
除了问界、理想,还有腾势N9、领克900这些新晋之辈。
有人推测,问界M8/M9今年能卖出40万辆,理想L7/8/9也能维系35万辆的段位。
BBA呢?
乐观估摸也就30万辆吧。
倘若这番推断靠谱,那销量比率便会变成问界:理想:腾势:领克:BBA = 33:7:7:28:25。
看见没?
问界单枪匹马就要攻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占率,这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缘由归咎于“国产品牌崛起”时,是否忽略了更为深邃的脉络?
先来说说问界,它能如此炙手可热,华为的智驾技术绝对是居功至伟。
现如今自动驾驶这玩意儿,就如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谁家拍得更棒,谁就能招徕更多拥趸。
华为在这方面确实遥遥领先,消费者也心甘情愿为这份领先慷慨解囊。
再来说说理想,它对产品的界定,简直是正中中国家庭的软肋。
大空间、智能化、舒适性,这些都是中国家庭最为看重的。
理想宛如一位“知你心”的朋友,洞悉你想要什么,然后予你所需。
比亚迪腾势和领克900,虽说眼下尚未井喷,但它们的三电技术亦是不容小觑的。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的积淀,那是童叟无欺的。
领克900的设计,也着实颇具吸睛力。
反观BBA,它们的症结何在?
有人说,是它们太过“倨傲”了,拉不下脸面,不愿真正谙熟中国消费者的诉求。
亦有人说,是它们的技术转型迟缓了,跟不上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
实则,BBA的困境或许更为错综复杂。
它们要兼顾全球市场,要斟酌品牌形象,要维护经销商的权益,这些都束缚了它们的革新与嬗变。
当然,亦有人觉得,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
毕竟,BBA的品牌感召力依旧强劲,它们的技术储备亦是不容小觑的。
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但无论如何,问界M8/M9的预定量数据,着实给BBA敲响了警钟。
它们亟需放下身段,真正体察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加速技术转型,方能在这场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老实讲,现在或许是我们与华为距离最近的时刻。
瞧瞧问界M8/9的预定量数据,是不是瞬间回想起去年被M9支配的恐惧?
理想L9也很靓丽,能占据老二的位置,肯定是有道可循的。
还有领克900,那个侧颜真是让人心驰神往。
那么,30万以上的高端SUV市场,未来的格局又将如何?
依我看,并非一家独大,亦非群雄逐鹿,而是一种“竞合”关系。
各家品牌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
消费者也能从中获益,购得更适合自己的座驾。
这才是最好的归宿,难道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