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说起这次试驾全新ES8,我得从那个座椅调节说起。当时调节靠背时,按键的阻尼感变得顺滑了许多,跟老款那种生硬的塑料感差别挺大。旁边一位销售悄声说,你要是老款开久了,肯定一摸就知道顺滑,那是明显进步。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款新ES8有点小期待,毕竟老款我开了七八年,早摸透它的小脾气。刚坐进去,底盘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前老款那套CDC系统,只是调节阻尼,这次新款用了个双腔空气悬架,能根据路况调软硬,像给车换了双灵活的鞋垫。走过坑洼路面,车身的姿态立马紧致了不少,没了过去那种重感和明显点头,开起来更舒服。
你有没有发现,车重都上2.5吨了,这玩意儿操控灵活其实挺难得。新款的侧倾虽然抑制得好些,但激烈拐弯还是会感觉到重量在作怪。跟我朋友提过,他说7年没换轮胎的ES8,操控死撑——我这算不算太嫌麻烦不换?估计轮胎也是影响感受的一环。再说实话,和那些主打运动的中型SUV比,ES8现在的操控灵活性说不定还强(体感,样本有限)。
提到动力,官方说0-100km/h加速从4.1秒优化到3.97秒,肉眼差别不大。但新车基于900V全域架构,能量输出更稳定,尤其是持续加速时不打折扣。以前老款连续跑高速,动力输出有时不太连贯。那次修理工跟我透露,碳化硅模块不仅提升效率,也让耗电更低。这点我没细想过,估计是半导体技术那种小魔法,但细节他没讲清楚。等后续媒体实测给反馈吧,现在我只能信个半吊子。
说到能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ES8公认市区百公里耗电大约22-24度电,这次官方没给新数据,但基于配置和架构,估计能耗能降5%-8%(体感),对长途用车来说,这差别可不小。实际上,我带着重电动车能耗越高这种认知有点武断,毕竟优化幅度取决于电池管理、空调系统,还有轮胎阻力。老款散热管路早期设计粗糙,新款这方面应该轻松胜出。
智能驾驶上,NT3.0平台加NOP+1.3.0版本,真不是吹的。跟老款半自动系统一比,新系统的车道居中更聪明了,跟车变道也没以前那么蠢,尤其是起步缓行时降速平滑了不少。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具体细节进步在哪儿?可能还是实践得多,上路体验才明显。那个销售跟我说,这套系统对路况适应逻辑升级不少,连红绿灯前自动减速都更自然。
说到同价位,别忘了蔚来ES6和小鹏P7。ES6操控感比老款ES8活泼,但新ES8操控已经追平甚至略超,加速其实差别不明显——主要是在舒适性和静音上新ES8更胜一筹。小鹏P7智能系统更激进,能做的事情多,但实际驾驶体验有时不够顺滑,总结一句:买ES8,买的是个靠谱和均衡,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未来科技。
对了,那会儿我和一位老车主对话,他感叹:你们年轻人追求那个N秒破百,我更在意开起来的信赖感。这句话顿时戳中我,毕竟不少车友确实会忽视驾驶感受,光看数据。寻找平衡真的难。你觉得呢?操控提升够不够,价格降了能撑起信赖?
需要提个我的转弯:我之前还以为新架构主要是带来网络快感,数据多了系统自然牛,但实际更重要的是车身动态控制和硬件的协同那块。算我思路跑偏了,这跟IT里的数据快比,不是一回事,硬件基础稳才有底气。说回来,有人开新能源汽车,真正享受驾驶的有多少?
供应链那块简单说,双腔空气悬架为什么几代车型都不常用?这好比是给普通鞋垫加了一个空气袋,成本高、易出故障,调教也复杂。ES8这次敢用,说明供应链和制造能力有了大跃进,背后还有碳化硅模组量产带来的整体配套升级。试想,一个环节不稳,整条线都得重来,难怪有的车型迟迟不敢用高技术悬挂。你们平时这类高成本技术,在你们领域感觉用得多吗?
这车虽说升级全面,智能和操控上确实有质的变化,但我还是想知道,电动SUV这种体型,未来它们还能往哪推?减重技术饱和后,靠软件和算力变好,真能让一台2.5吨级大车开得像轻量级?说到这先按下不表。
感觉对ES8的印象是,车内静谧环境真的打了不少分。高速巡航时我听见轮胎轻轻滚动的声响,跟老款那种风噪呼啸完全不同。那个细微声音带来的安心感,反而是我最能摸得着的改进点。
你们心里有没有那么一台车,让你始终怀念它的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