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新能源车市占率,30%。
数字摆在那,谁都能背下来。
可你要真问我,这些“进步”的数字到底换来了什么?
我脑海里先蹦出来的,是我那天在小区门口站了半小时,看见老王的修车铺铁门拉得死死的,门口那块“此铺转让”牌子,风一吹,呼啦啦响。
以前他修过我家的老捷达,头发花白,手劲却大得吓人,拆发动机跟拆乐高似的。
如今,他在隔壁小卖部泡茶,嘴里嚷嚷着“现在修车的活儿,越来越像买彩票,全靠运气”。
说电车是未来?
未来是啥样,谁心里没点数?
买电车的朋友,前脚刚在朋友圈晒新车,后脚就开始研究小区充电桩,愁得跟期末考试没复习一样。
冬天续航直线掉水里,APP里那点“智能”功能,更新一次就要付费,弄得人心里直犯嘀咕。
你说买辆电车是升级生活,实际更像是办了个门槛高高的会员卡,随时可能被收割。
还记得那次陪朋友去4S店?
前台一边微笑,一边递上报价单,修个小零件的钱,够我家楼下点十盘小龙虾了。
什么叫垄断?
这就叫垄断啊。
要说修车师傅们,变身“手艺人失业大军”,这事比电影还突然。
修理工老刘,手上全是老茧,眼神却特干净。
油车那几年,修车铺门口停满车,生意红火得很。
如今电车来了,维修全得进原厂。
小店成了摆设,人情味淡了。
电车的“高科技”外衣下,厂商说了算,配件价格爱咋咋地,车主只能认命。
老刘有天跟我说:“我也想学点新技术,可连手机都用不顺溜,哪还学得动那些智能系统。”
有人拿环保说事儿,新能源车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道理都懂,谁不想天蓝水清?
可现实没那么美。
大城市还好,充电桩密密麻麻。
到了三四线小城,电车成了稀罕物。
前两天我去外地,出租司机还在吐槽:“电车?想啥呢,开着开着没电了咋整,万一半夜抛锚得自己推回家?”
他摇摇头,脚下油门一踩,油车的尾气飘了个圈,像是在跟未来较劲。
厂家和资本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电车配件、售后、数据全在他们手里,修个小毛病还得先预约,等得人头发都白了。
过去油车修理店竞争激烈,价格透明。
现在呢,官方渠道说啥是啥。
你觉得贵?
还真没得选。
普通人买车的快乐三天就结束,剩下全是被官方“圈养”的无力感。
科技进步本该是美事,怎么就成了“谁都能割你一刀”的新套路?
再说所谓的“高科技”,一堆名词听着唬人。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OTA升级,厂商讲得花里胡哨。
可真用起来,动不动就bug,升级要钱,服务还得等排号。
早买的车主,活脱脱成了“测试小白鼠”,新系统出问题还得自己研究解决办法。
厂商一句“下次优化”,用户只能呵呵。
你说普通人是不是时代的韭菜?
有点像,但又不止如此。
修车师傅转行卖麻辣烫,老顾客还爱去捧场。
这画面有点荒诞,又挺真实。
谁说电车就真的能干掉油车?
路上油车照样跑得欢。
山区、边远小镇,电车还没影儿。
油车淘汰?
别闹了,这剧情还早着呢。
资本的美梦和现实总有点距离,普通人的日子,总得有人问一问。
科技的风口大了,风吹得最猛的不是行业巨头,而是那些靠手艺养家的小人物。
油车会不会真被淘汰?
电车能不能让大家更自由?
这些问题没人能拍胸脯保证。
倒是修车铺的老王、卖麻辣烫的老刘,还有那些还在研究充电桩的车主,他们的故事,比所有数据都真。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买了电车,转头成了专家;修车几十年,一夜之间成了“时代弃儿”。
评论区见,咱们聊聊,电车油车,谁才是你的菜?
科技是进步还是套路?
说不定下次你开车路上,看到街角老修理铺关门,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生活的转弯,总是比导航上那条线复杂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