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

要说最近汽车圈里什么最能吸引眼球,MG4这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车绝对算是炸场了。

有消息称这是全球第一个量产的半固态电池,有没有觉得有点“科技史上留下名字”的意思?

这半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儿呢,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犯迷糊,毕竟“固态电池”这词儿以前最多出现在实验室,不是在新闻稿里,就是在某些未来主义的畅想里飘着,实际生活里还真没摸过。

大家都知道,纯电动车最让人焦虑的就是续航和安全,谁都怕里程标榜得飞起,开着开着半路趴窝,或者电池万一不安分,真是要命。

固态电池这东西号称“安全顶流”,它不光充电快,还经得起时间熬,但现实就是贵得离谱,业界苦于量产难,一直没法让消费者真正用上。

半固态,MG这一回是动真格的了。

现在储能圈那些顶流大厂,是不是都在研发类似技术?

说来也是,MG4的半固态电池里面只留了5%的液体成分,这还真像是在给传统锂电一脚强力buff。

它既不像全液态那么“胆大怕事”,也不至于像全固态那么难搞。

说白了,安全性提升了,充电速度也靠近固态的水准,综合来看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有网友调侃:“工业级土豆终于熬成了科技西餐。”这技术一路摸爬滚打,从2021开始在上汽做上路实验,兜兜转转到现在才落地,不容易啊。

这一把再不服都不行了,MG有点像扯掉电动车领域那一层遮羞布——别人还没搞定,咱就先试水量产了。

但接着就得聊聊实打实的用户体验了。

谁都知道,买电车最在乎的还是能跑多远。

MG4这次续航给到537公里,虽说没有把数字拉到天花乱坠,可放在行业里已经是“中上水平”。

随手翻翻美国能源部数据,整个2024年主流电动车平均续航才455公里出头,好家伙,MG这次直接甩出去几十公里的差距。

当然,有实用才是硬道理,毕竟几百公里的续航,就算一天横扫两城,也是稳得住的。

不过有点小趣事儿得一提,你要是真想把MG4开到美国去,那目前还不行。

碍于税收政策和贸易壁垒,MG4现在暂时还不能敲开美国消费者的家门。

这其中离不开美国政府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各种“花式打压”,作为电动汽车三大消费巨头之一,人家自己都还没把固态量产搂过来,当然不太愿意让咱先打前锋。

有好事者也不免“小道消息”乱飞,什么关税又加,什么技术限制,消费者想买都得跨国家门槛,简单点说美国这地儿想捡漏可是够难。

又或者,有人感叹中国市场才是真正的“大牧场”,谁家新技术都得先来这儿练练兵。

不得不说,中国电动车,销量那是一路峰顶走。

看看那些行业数字,2025电动车全球卖到2200万台,涨幅说能上25%,全世界三分之二都让中国给消化掉了。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就这体量,不夸张地讲,谁家新技术不到这儿试试,就像农民浇水没种地,根本不算玩明白了电动车生态。

有的美国朋友抱怨了:“咱这边电动车政策是跟日历走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眼看要在9月30号就打烊。”

喜欢薅羊毛的得抓紧时间了,错过了就别再想廉价入手。

而这些政策风波实在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想推动新能源,还是给电车再加点门槛。

每每聊到固态电池研发这个话题,仿佛就是一场全球马拉松。

上汽这次算是冲线的种子选手,舆论上一大片夸的,当然也不少人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说后面还有谁会跟上。

比如美国那边,Factorial Energy联合奔驰,半固态技术也不是空穴来风,早就进入实车测试阶段。

用一句网友话来说:新能源赛道“神仙打架”,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不断创新的玩家。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今天MG打头阵,明天搞不好奔驰也能出招。

甭管谁家先量产,反正技术升级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讲,MG4的出现像是在旱地里砸下最后一桶水,好多人突然看到固态电池不是玄幻小说,它正往现实世界搬家。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这要放在两年前,谁能想到现在买车还要纠结“是不是半固态”?

以前买电动车,车商最多把续航当招牌,现在电池技术一体机,安全、性能、车价、体验分分钟拉到一起PK。

你还别说,有业内人士偷偷打包票,说未来固态电池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就是看谁能把行业门槛再打下来。

要说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不光是电池方面,整个购买体验、养车成本、使用周期都在重做“数学题”。

MG这波升级,为啥大家都捧场?

其实最打动人的还是性价比。

大家对新能源车如今有点“小加成”心理,既要开得久,还不想亏太多维修钱。

据说MG4的定价做了精细平衡,没把科技噱头变成加价卖点。

有网友留言:“真想买一辆试试,固态电池不再只是高富帅的专享。”可见这是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不像有的品牌,只管攀科技高枝,最后车价高到离谱,让人“望而生畏”。

聊到这儿,还得回过头看看电动车市场局势。

全球销量增长已是势不可挡,消费升级拦都拦不住。

中国市场之所以成为新技术“首发阵地”,既因需求大、也有政策机制完善,厂商能大胆创新。

美国虽然政策上给了税收优惠,限制却也多。

一边让新能源车更便宜,另一边贸易保护又拦着进口,中国品牌想过去多添几道难关。

或许这也是中美新能源竞争的真实写照,总有人问:“关键技术谁掌握,最终规则谁定?”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其实自动车圈,每次技术创新都伴随一次市场洗牌。

明眼人都懂,半固态只是第一步,后头还得看智能系统、材料工程、车辆智能网联,等等一堆新发明。

谁能把“人车生活”真切改变,才是下一个风口。

MG4这回抢得先机,但别家跟进的速度一点不慢。

消费者不用急选,肯定很快能看到更多搭载新电池的车型上市。

聊起来,大家最在乎的是“物有所值”,这年头,没有哪个科技进步是为了噱头,一切还是得落到实际体验与成本上。

最后要说,MG4半固态电池这波上新,代表的不光是电池技术突破,更像在整个电动车行业敲响了升级的晨钟。

大家都要清醒点,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消费者不能只被“新鲜”二字迷了眼,该比的还是综合体验和真正的长期价值。

MG4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电动车行业步入新拐点谁能领跑-有驾

谁都想看到一个安全、环保又便宜的出行新时代,可每一次革新,其实都是一个更高水准的起点。

如若你还抓不准买车方向,不如先观望一阵,让市场和技术都再跑一圈,或许下一个“真香”就在拐角等着你。

话说回来,你怎么看MG4半固态电池这次“抢跑”?

你愿意第一时间尝鲜,还是更习惯让别人先试水?

留言区说一说,你觉得哪种选择最靠谱?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