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水泥路和沥青路都是常见的建材。水泥路比沥青路更耐磨耐高温,但我国道路中沥青路占了九成,水泥路只有一成。
水泥路这么优秀,为什么沥青路更受欢迎呢?沥青是个啥玩意儿?我国什么时候开始修沥青路的呢?
咱们先了解下两种道路的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泥路和沥青路各有优缺点。那么为什么我国大部分道路选择了沥青呢?
沥青路的维修更方便、更快捷,只需在损坏的路面上重新填充即可,不需要拆除整块路面,也不会影响交通流畅度。
沥青路的行驶更舒适、更安全,因为沥青路的软性和不平整性,可以减少行驶噪音、缩短刹车距离、增加摩擦力、提高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和打滑的风险。
沥青路的建设更灵活、更适应,因为沥青路可以根据地形和气候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复,而水泥路则需要提前设计好固定的结构和形状,不易改变。
沥青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提炼副产品。
水泥路比沥青路早出现。清末,李鸿章支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二十世纪初,我国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
沥青路则是在民国时期出现。上世纪20年代,黄浦江畔的租界内铺设了中国第一条沥青道路。
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上世纪20年代到1959年,主要以水泥混凝土道路为主,沥青道路因技术和成本原因很少建设。
1959年以后,大庆油田的发现促进了化石能源的勘探和利用,沥青道路开始逐渐增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提高了沥青道路的建设水平,沥青道路大量取代水泥混凝土道路,成为主要的道路类型。原有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多用作国道或辅路,也会逐步改为沥青道路。
我国公路里程达到五百二十八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这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我国筑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那时,人们就开始夯土为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征战,修建了简易商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辟了著名的秦直道,被称为全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道路一直沿用到清代。
宋明时期,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道路逐渐形成,但多为土路,只要平整就算完工。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始于1978年。那时,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已建成高速公路。而我国还多是碎石路和乡村土路。
改革开放后,以沥青为主要建材的高速公路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从1978年至今,中国基建创造了无数奇迹:珠海大桥、秦岭钟南山隧道、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这些工程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工人,他们与家人分离,艰苦奋斗。
当我们驾驶在这些平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筑路英雄们。
沥青道路和水泥道路,都是为了方便我们的交通出行。让我们能更快更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但是,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近五亿。这给道路的流畅度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20年,我国发生了17.6万起交通事故,造成了5.7万人死亡,15.9万人受伤。超速、超载、酒驾、疲劳驾驶、违章变道等,都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些事故不仅伤害了当事人和家庭,也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享受道路的便利和快乐时,我们更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和文明的驾驶习惯和态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在选择道路时,我们也要根据天气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比如,在暴雨天气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水泥路,防止积水和打滑;在高温天气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沥青路,防止吸入有害气体或者路面变形。
总之,道路是为了人民服务的,是为了经济发展的,是为了国家安全的。
我们要爱护道路,爱护生命,安全驾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