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

小米SU7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听说了吧?一个驾驶无号牌车辆的男子在高速路上飙到230公里每小时,还顺手录了个视频发网上。这事儿可真是又惊险又荒唐。更离谱的是,他还一本正经地辩解,说什么记录美好生活。我寻思,美好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的吗?非要拿命去搏才叫美好吗?

这起事件一出,小米汽车和他们的新款SU7瞬间成了舆论的靶子。一边是网友骂声不断:怎么回事啊,这种车也敢随便卖?另一边呢,也有一些人觉得,这是个别司机的问题,不能全怪车厂。但不管哪头占理,小米的名声这回算是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SU7。这辆车厉害着呢,性能直接对标那些顶级跑车,可售价却亲民得多。简单点讲,就是你花普通家用轿车的钱,就能买到开赛道赛车的感觉!哇,这是不是很诱人?但问题就来了吸引来的消费者里,有多少是真的懂它、会用它的人,又有多少只是为了炫耀踩油门到底,把公共道路当赛车场玩命耍酷的小年轻?

举几个例子,有人曾在城区道路把速度飙到了303公里每小时,你没看错,是市区,不是什么封闭赛道!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不要命,更何况城市里的其他行人和司机,他们招谁惹谁了,要陪这些鬼火少年一起冒险?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当然,从技术角度来说,小米造出这样高性能的车型,本身没有任何毛病。但问题是,你既然做出了超跑,那就得考虑实际使用场景啊。如果你让这种暴躁机器完全不加约束地流入市场,很可能后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所以有人提议,可以学无人机行业搞那套电子围栏的办法,比如特定区域限制车辆开启运动模式,高速性能只有在合法赛道才能解锁。我跟你说,这主意不错啊,一方面满足爱好者撒野需求,同时还能保障大伙安全。

但目前来看,小米似乎并没有采取类似措施。他们估计想着: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我做好我的分内事,其余都是用户个人责任。话虽然没错,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有时候光靠法律法规管不了所有事情,如果企业自己再缺乏主动性,那负面影响迟早砸回来。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管理的问题,还有品牌文化塑造这一块。看看现在这些极端现象,会不会让正常的小米车主感到尴尬甚至羞愧?毕竟大家辛辛苦苦攒钱买台心仪座驾,却因为少数人的胡作非为被贴上标签,说白了就是躺枪。不知道还有多少潜在客户因此打消购车念头。所以从长远看,无论站在哪个立场,都应该尽快切割那些害群之马,让品牌形象脱离危险漩涡。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大环境下小米作为新兴玩家,自带聚光灯效应,好坏消息都会放大传播。像这次飙车事件登热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背后可能不仅仅是自然扩散,有竞争对手推波助澜也不足为奇。不过反过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嘛,混圈子的规则向来如此,只能怪自己姿势不到位,被别人抓住机会做文章罢了。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我认为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制度化设计减少滥用风险,比如加强售后教育或开发防范功能;另一方面,加强舆情监控及时灭火,对违规操作零容忍,用行动表态撇清关系。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该反思:难道真的需要这么极端方式才能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侥幸心理,那么受伤的不止某些品牌,而是一整代社会价值观!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所以归根结底,这事儿绝不是单纯的小孩贪玩或者厂商疏忽那么简单,它映射出的深层矛盾值得所有相关方认真思考。从交通安全,到商业伦理,再到公众信任,每一步棋下不好都有可能满盘皆输。当然啦,对于希望通过创新抢占市场份额的新晋玩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平衡点,在激烈竞争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漂亮。这条路注定艰难,但有志者总会找到办法走出去。

小米SU7高速狂飙230公里-小时,司机还单手拍视频-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