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车友群,有人甩了几张新星瑞东方曜的照片——月牙青的漆面在阳光下透着一种“不贵你不信”的自信,双边四出的排气管像两个站街的大块头,硬要在人群里摆个“看我能打”的姿势。
还没等我夸一句好看,就有人发来一句:“9.87万?这是不是价格表印错了?”
那瞬间让我想起地铁早高峰突然空出来一排座位,你本能想坐,但心里忍不住打鼓:有坑吧?
第一次坐进它,我直奔方向盘底下那颗新的2.0T高功率发动机。
200千瓦、400牛·米,这数字搁家用轿车界就是赤膊拳王,比上一代多出25千瓦和50牛·米,不说秒天秒地,也够你在红灯起步时让隔壁朗逸在后视镜里变小点。
可现实是,大部分时间它被堵成养生模式,在二环上呼吸悠长到你怀疑自己买的是台性能版茶几。
其实我是从去年的2025款才开始对星瑞动心,那时候大家围着竖条幅格栅吵,它现在干脆尺寸加大,还往内凹了一点,看起来就像健身教练腰上的人鱼线。
有些细节升级很妙,比如新增摄像头的位置选得挺刁——前翼子板一个、车顶一个,全是为了配合他们的新辅助驾驶系统。
“千里浩瀚H3”套件一挂,高速匝道和泊车都能半自动搞定,看起来只差帮你开瓶啤酒。
国产品牌一直被嘀咕“不懂质感”,但吉利这一回明显是在豪华味儿路线上猛踩油门。
翻毛皮座椅、256色氛围灯、50W无线充电,以前这些都是德系中级或豪华才舍得给,现在连1.5T昆仑版都有,还有面部识别与疲劳检测功能。
这玩意听着有点吓人,好像随时提醒你“兄弟别熬夜,否则开长途可能直接投胎”,但对于不少年轻司机来说,就是安全垫。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消费焦虑制造机,就跟手机总弹电量不足提示一样,让你懂得撑,可还是会找充电器。
讲竞争对手反而更热闹。
在9-15万元区间,各路神仙抢饭吃:朗逸依旧走舒适老牌路线;艾瑞泽8性价比一路狂飙;轩逸继续稳妥老好人的形象;UNI-V则摆明要做小钢炮。
而销量榜显示,星瑞8月份卖7233辆,只拿紧凑型第13名,不算爆火,但已经立足。
这背后的意思很简单——消费者开始接受国产品牌同时玩性能+智能化,而且愿意为此掏钱。
不过到了家庭购车现场,同样预算是买成熟稳定还是追求刺激,很可能取决于餐桌谁嗓门大。
试驾新2.0T霄汉版的时候,我踩油门那一下真笑出了声,那股推背感完全不像十万元以内该有的待遇。
我瞥见副驾驶默默伸手抓扶手,一脸写满“这是要飞吗”。
然后高速匝道交给自适应巡航接管,那种由机器替你转动方向盘的感觉,会让老司机嘴角抽一下:“行,不过我宁可自己来。”
智能驾驶推广最大的阻力就在这里,它可以干活,但你的直觉总觉得它还没准备好掌握生命,就跟习惯黑咖的人难以第一口爱上奶香摩卡一样,是心理建设问题,不关技术事。
设计语言这次也做了减法,把玄武灰和墨玉黑取消掉,换玛瑙黑、莫高蓝还有月牙青,说白就是彻底向年轻化俯首。
不少90后的购车清单,“动力强”和“必须好看”基本并列,所以厂家敢压限时指导价到9.37万,他们赌的是这些用户宁可少吃两顿烤肉,也要每天看到自己的爱车漂亮到值得拍照发朋友圈。
不过再花哨,本质它仍是一台燃油紧凑型轿车。
在新能源如洪水般涌来的背景下,它选择继续深耕汽油机领域,这既带着坚持机械美学的不服输,也有孤勇者赌未来三五年市场还有空间的胆量。
他们肯定考虑过混动或纯电,但最终决定再榨一次燃油机潜力,把热效率逼近极限,再慢慢迈下一步。
这策略风险不小,因为市场变化比天气预报快。
但眼下,他们至少用参数把一批粉丝拉到旁观席上。
周末山路画面浮现,一辆月牙青的新星瑞呼啸而过,引擎声裹挟秋风钻进耳朵,司机咧嘴笑,而朋友圈评论瞬间分裂成两派:性能党吹爆它,不信国产质量的人暗戳戳等事故新闻出现。
网友啊,有时候就像放大镜,只盯别人家的芝麻,却忽略自家西瓜正在流汁。
如果今天给你10万预算,是押注一次这样的“双边四出”,体验生活里的推背瞬间,还是挑辆温吞平顺、不惹事的小白马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