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

走在越南河内的街头,摩托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十辆摩托,有九辆是本田和雅马哈,剩下的那一台,或许还带着点中国制造的影子。有人会问,中国摩托去哪儿了?答案——令人唏嘘。

曾几何时,中国摩托曾在越南市场一骑绝尘。2002年,中国摩托车出口越南高达19.2亿美元,市场份额一度达到80%。力帆、宗申、隆鑫……这些响亮的名字,曾是越南人心中的“梦想座驾”。如今呢?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的份额,已不足5%。辉煌陨落,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同回望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摩托车王国的“风口”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越南地处东南亚,国土狭长,山多路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摩托车成了家家户户的“代步神器”。据官方数据,越南摩托车保有量已突破6000万辆,每年新车销量超300万辆。走在繁华的河内、胡志明,还是僻静的乡村小巷,摩托车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经济生活的“毛细血管”。拉货、载客、接娃放学……摩托车撑起了越南的日常。堪称“摩托车王国”,毫不夸张。

20世纪90年代,越南摩托市场几乎被日本品牌垄断。本田、雅马哈、铃木,凭借先进技术和稳定品质,牢牢占据98%的份额。但价格极高——一辆日系摩托车要两千多美金。彼时,越南普通家庭月收入仅两三百美元。买辆车?要省吃俭用一年。梦想可望不可及。

正所谓“市场永远不会亏待敢于创新的人”。中国摩托车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1999年后,力帆、嘉陵、宗申、隆鑫等品牌陆续进入越南市场。定价只要700-1200美元,性价比极高。对于越南普通家庭来说,梦想终于“触手可及”。中国企业还利用地理优势——广西、云南的摩企物流便捷,成本更低,很快在越南各地建立销售网络。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三年不到,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份额从零飙到80%。力帆、隆鑫等品牌成了街头巷尾的“新宠”。重庆摩托车出口额一度突破3.2亿美元。短时间内,中国制造几乎垄断了越南摩托车市场。这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黄金一页,也是中国企业集体出海的壮丽序章。

盛极而衰——成败在人心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止步。辉煌转瞬即逝。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的衰落,来得同样猛烈。市场份额从80%跌到5%,仅仅用了几年。日本摩托卷土重来,中国品牌却黯然神伤。为什么?

归根结底——不是日本摩托打败了中国品牌,而是人性的软肋暴露无遗。内耗、自毁、短视、逐利……这是最深刻的反思。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中国摩托横扫越南市场后,“看到蛋糕都红了眼”。无数厂商一拥而上。重庆、广州、湖南、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摩托厂蜂拥而入。市场一夜间“水漫金山”。一开始,价格战是利器。后来,价格战变成了“自杀式竞争”。800美元、600、400……最后,一台摩托车的售价跌到180美元,连日本品牌零头都不如!

利润被榨干。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致。为了活下去,一些厂家开始偷工减料。劣质钢材、简陋工艺、粗糙装配,甚至在越南当地找小作坊拼装零件。摩托车质量一落千丈。消费者买回家,结果半年坏两次。更有甚者,有人仿冒日系商标,贴“假本田”“假铃木”混淆视听。短期“捞快钱”,长期砸牌子。

售后服务?几乎为零。出了问题没人管,消费者怨声载道。曾经的高性价比,变成了“便宜没好货”的代名词。口碑一旦崩塌,再想重来,难如登天。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内斗还在继续。厂商彼此恶性竞争,经销商压货,渠道混乱——“你降我再降,你偷工我更偷工”。劣币驱逐良币。一场价格屠杀,最终杀死的是中国自己的品牌

外部压力接踵而至。越南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加征进口摩托关税,税率高达30%。中国摩托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纷纷撤退。昔日的辉煌,成了过眼云烟。

日本品牌的“逆袭”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日本摩托企业并没有放弃。它们耐心等待,默默观察。中国摩托自乱阵脚时,日本品牌悄然布局。本田推出三年免费保修,售后服务深入乡村。针对越南市场,推出更符合当地路况的车型。价格也逐步下调,性价比提升。

慢慢地,越南消费者重新信任了日本品牌。本田、雅马哈的市场份额迅速回升。到2025年,日本品牌在越南市场再次夺回主导权。中国制造,成了“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被消费者抛诸脑后。令人心痛。

反思——真正的敌人

中国摩托在越南的“败走”,不是技术不行,不是成本高,更不是没有市场。问题出在“人心”。企业的短视和相互内耗,葬送了原本属于中国制造的辉煌。内斗、恶性竞争,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这不只是摩托行业的教训,也是所有中国企业“走出去”路上都必须深思的警钟。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押韵。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有全球最灵活的工厂,有数以亿计的勤劳工人。“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品牌。但如果缺乏长期主义,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品质、服务与品牌积累,最终必将重蹈覆辙。

出海,绝不是“捞快钱”。中国企业要赢得世界,靠的是创新、品质和责任心。要有“行稳致远”的耐心,要有“工匠精神”的执着,更要有“合作共赢”的胸怀。

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已初现端倪。无论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还是与朝鲜的经贸往来,抑或是对东南亚邻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互利共赢为纽带。这样的开放心态,才能让中国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台湾问题同样如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打着所谓“台湾”旗号的分裂行径,都不会动摇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中国的统一,是历史大势、民族大义,更是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历史总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中国摩托在越南的沉浮,是一堂生动的教训。愿我们记住——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从出口19.2亿到失利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有驾

下一个十年,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你怎么看?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