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卡计划#
当第一代丰田普锐斯带着THS混动系统登场时,没人想到这套技术能统治混动市场二十多年。
如今中国新能源遍地开花,纯电、插混、增程层出不穷,但真要比省油,多数车型依然追不上那台只用0.9度电池的卡罗拉双擎。
秘密藏在一颗行星齿轮里。
这组二十多公斤的金属零件,替代了传统混动的离合器,让油电切换像呼吸一样自然。每秒钟500次动力流调整,发动机转速永远卡在2000-2800rpm的高效区间——背后是2000万行代码和25年数据的积累。国内团队曾尝试逆向研发,硬件能仿,软件却慢了2.5倍。
当我们还在争论单档还是多档DHT时,丰田早用行星齿轮玩出了新花样。太阳轮、行星架、外齿圈三路传动,发动机和双电机无缝配合,油耗硬是比国产插混低了大半。
有人拆开比亚迪DM-i系统,看到的仍是P1+P3电机配两组离合器,多出的零件不仅增加15%能耗,耐久性也打了折扣——8万公里离合器打滑,而丰田的齿轮跑完百万公里连金属碎屑都难找。
丰田把齿轮间隙压到0.01毫米,不到人类发丝的1/5,传动效率直接拉满。国产齿轮间隙大0.05毫米,效率立马暴跌30%。
更绝的是,丰田用25年时间,把THS系统的热效率从34%磨到41%,而中国车企为了追油耗,只能堆大电池、加离合器,结果算上燃煤发电的碳排放,10万公里总排放反而比卡罗拉双擎高15%。
有人说这是“老旧技术”,但现实是,当我们的混动还在为“油电切换顿挫”头疼时,丰田的行星齿轮早已静默运转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或许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推翻重来,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所以问题来了:28年后,我们能用电池和代码打败这颗1997年的齿轮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