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刚散场,一票人抻着脖子等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亮相。结果咧?雷布斯没露面,心心念念的YU7也扑了个空。照小米公关掌门人王化撂下的话,“下回车展碰头”。这“下回”是哪个“下回”?网友们七嘴八舌地捯饬,王化一句“想偏了”,更把悬念值拉爆。
这事儿挺有嚼头。一头是雷军缺席、YU7食言,攒足了期待值;另一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拓店速度又一路高歌猛进。这种“欲说还休”的做派,背后到底盘算着啥?
先扯扯为啥大伙儿对小米造车这般上心。说白了,互联网捯饬汽车这码事儿,自带话题光环。从贾跃亭的PPT空中楼阁,到眼下小米真金白银入局,每一次都能掀起波澜。大伙儿翘首以盼的,不单单是一辆车,更是一个崭新的剧本,一种未知的可能性。
可剧本写起来,总归会有些龃龉。比方说这回YU7的延宕,即便官方矢口否认,可“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戏码,其实也见怪不怪了。这背后,兴许是技术上的梗阻,兴许是供应链的掣肘,也兴许是市场策略的微调。
不过,咱要是把视线从YU7这款“八字没一撇”的车上挪开,会发觉小米汽车的SU7,销量数据确实能打。4月交付超出28000台,新开34家门店,这架势,说是“一路火花带闪电”也不为过。单凭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让人咂摸出味儿来——大伙儿都忙着抢SU7,压根儿没闲工夫惦记YU7!
问题来了,雷军咋就没来上海车展?他自己肯定门儿清,他缺席这事,本身就是个大料。可就像王化说的,“档期撞车,另有安排”。这“另有安排”是啥,咱也不敢妄议。但十拿九稳的是,雷布斯的每一步,都经过精打细算。毕竟,他现在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商业帝国。
当然,也有人寻思,这是小米在玩饥饿营销,成心制造话题,维持热度。这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流量当道的年头,曝光度就是命根子。可要是过度仰仗营销,而忽略了产品自身的硬实力,终究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坊间认知相悖,实情是,汽车这一行,水深着呐。造车可不是简单的攒机,牵涉到技术攻关、供应链运维、渠道铺设等等环节。但凡哪个环节掉了链子,都会影响最终的出品。小米作为“新丁”,需要啃的硬骨头,远比想象中要多。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缘由归结于“饥饿营销”时,是否忽略了小米在供应链、产能爬坡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从更开阔的视角审视,小米造车,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切面。早些年,咱们总是“艳羡”洋品牌的汽车。而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异军突起,甚至开始引领风骚。小米,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绕回到最初的疑问,小米的“下回车展”,究竟会端出什么好菜?YU7真会惊艳亮相吗?我猜,八成是会的。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小米如何应付挑战,如何权衡销量和口碑,如何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激流中站稳脚跟。
就像跟老铁唠嗑,汽车这东西,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真本事。光靠耍嘴皮子,走不远。但话说回来,小米能不能在下一次车展,给大伙儿一个彩蛋?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呗!
“下回车展碰头”,这句话,既是应允,也是压力。对小米而言,前路漫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