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

2025年09月05日 11:04:38。

时间不会为谁停留。

尤其是汽车行业。

36.4万辆——这是比亚迪在2025年8月的销量。

一个数字。

却像一记重锤。

砸在了全球汽车巨头的脸上。

而大众和丰田。

两家加起来。

30.53万辆

还不到比亚迪。

差了近6万辆。

更刺眼的是。

这30万辆里。

燃油车占比超过85%

新能源?

只是点缀。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像是橱窗里的模型。

好看。

不中用。

几十年的造车经验。

百万级的产线规模。

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

怎么到了电车时代。

突然就……掉队了?

问题出在哪?

先说电池。

很多人觉得。

电池嘛。

不就是一堆电芯拼起来?

谁不会?

错。

大错特错。

**电池和电池的差距。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比汽油车和拖拉机还大。**

2006年。

你在路上看到一辆比亚迪F3e。

它续航300公里。

最高时速150km/h。

你会觉得——

这车有点意思。

但你知道吗?

同年。

丰田普锐斯。

只配了1.3度电的镍氢电池

插混版?

加1.1万美元。

才多3度电。

1.1万美元。

换3度电。

这不是技术。

这是抢劫。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所以。

当比亚迪在2008年推出F3DM时。

成本已经压到可以量产

而丰田。

还在纠结镍氢还是锂电。

时间。

就是这么被拉开的。

**电池。

是电车的心脏。

也是成本大头。**

占整车40%以上。

别人成本低。

你拿什么拼?

降价?

亏。

不降?

没人买。

死循环。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再说软件。

现在的车。

还是四个轮子加沙发吗?

早不是了。

**软件定义汽车。

不是口号。

是现实。**

大众ID.3。

2020年交付延期。

为什么?

软件没写完。

写完了呢?

车主吐槽:

系统卡。

导航飘。

OTA更新像抽奖——

可能变好。

也可能变砖。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为什么?

因为大众的软件。

来自150个外包商

150种代码。

150种语言。

拼在一起?

像用不同国家的砖头盖房子。

墙能不歪?

福特CEO曾吐槽:

“整合这些代码。

比造火箭还难。”

而比亚迪呢?

DiLink系统。

**从底层架构到UI界面。

全自研**。

安卓底层。

但深度定制。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像给电车“量身裁衣”。

流畅。

开放。

还能装微信、抖音、甚至游戏。

你能在车里刷B站。

丰田能吗?

大众能吗?

不能。

它们还在纠结:

“车载系统要不要联网?”

中国互联网有多发达?

深圳随便一个科技园。

走出十个人。

八个会写代码。

两个会AI。

德国呢?

日本呢?

软件人才?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稀缺。

贵。

还留不住。

这不是技术问题。

是生态问题。

最后。

最致命的。

是“船大难掉头”。

大众。

丰田。

都是百年老店。

组织庞大。

层级森严。

转型电车?

听起来简单。

做起来——

难如登天

大众的燃油车供应链。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涉及全球200多家一级供应商

生产线?

按百万辆级设计。

全是内燃机专用设备。

现在要转电车。

怎么办?

改造?

停工。

烧钱。

重建?

更烧钱。

时间呢?

市场等你吗?

消费者已经转向电车。

你还在开会讨论“要不要电动化”。

决策链太长。

一个项目。

要层层审批。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三个月。

半年。

甚至一年。

而比亚迪呢?

王传福一声令下。

三个月出样车。

半年上产线。

快。

不是因为鲁莽。

是因为机制灵活。

还有利益博弈。

这才是最深的坑。

举个例子。

某新车型要上A零件。

性能好。

成本低。

但采购部长说: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不行。

B零件是XX关系户。”

妥协一次。

两次。

三次……

一辆车几万个零件。

处处妥协。

最后造出来的车。

能有竞争力?

**传统车企的病。

不是技术落后。

是组织僵化。**

像一头大象。

想跳街舞。

脚都抬不起来。

而比亚迪。

从电池起家。

2003年造车。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2008年推混动。

2020年刀片电池引爆市场。

2025年。

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

它不是突然崛起。

提前二十年布局

王传福说过:

“我们不怕技术封锁。

因为我们自己造。”

从电池。

电机。

电控。

到芯片。

半导体。

甚至云轨。

全自己搞。

垂直整合。

成本可控。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响应极快。

大众和丰田呢?

依赖供应商。

层层外包。

一出问题。

扯皮半年。

你说。

这仗怎么打?

当然。

它们也在努力。

大众和小鹏合作。

想借力打力。

丰田推出bZ系列。

试图反击。

但……

晚了

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

比亚迪的门店。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挤满年轻人。

试驾排队。

提车等一个月。

丰田4S店呢?

销售在刷手机。

等着下一个客户。

时代变了。

不是大众和丰田不够强。

是它们太强了。

强到被过去的成功绑架。

而比亚迪。

没有包袱。

轻装上阵。

抓住了那扇稍纵即逝的窗口。

未来呢?

大众能翻身吗?

丰田能逆袭吗?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也许。

但前提是——

**先把自己打碎。

再重建**。

否则。

只会看着比亚迪。

越跑越远。

**36.4万。

30.53万。**

数字背后。

是时代的更替。

你信吗?

我不信眼泪。

我只信趋势。

下一个问题:

特斯拉。

会被谁干掉?

造了几十年的车,为何在电车领域,大众、丰田仍输比亚迪?-有驾

下次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