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销量降了,提成涨了,黄牛花样多了

小米YU7销量降了,提成涨了,黄牛花样多了-有驾
提成从200元涨至500元-1000元
作者/ IT时报记者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相比上市后两周,小米YU7终于“冷静”了许多。
“YU7上市第一晚就是销量巅峰,我卖出近60台。这段时间,有时一天都卖不出去一辆。” 湖北小米汽车经销店销售人员何海(化名)向《IT时报》记者坦言。
《IT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多家小米汽车店铺发现,看车用户并不多。有销售直言:“YU7几乎所有车型都要等半年以上,所以现在难卖,我们也难做。”
与此同时,记者从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近期小米YU7销售提成明显提升,从之前200元/台调整为500元/台起。
销量降了 提成涨了
何海说,自己在小米YU7上市前夕才入职,至今卖了近60台车,“来得早的同事,小米YU7上市当晚他们人均销量超过百台。”
不过何海表示,相比上市之初,消费者的热情已经下降很多。
7月中旬,记者走访上海多家门店发现,前来咨询和体验小米YU7的用户并不多。“想买车的大部分已经锁单了。”多名销售人员反映,销售遭遇了“瓶颈”。
小米YU7的销售提成机制也随着市场表现出现明显变化。
小米YU7销量降了,提成涨了,黄牛花样多了-有驾
何海向《IT时报》记者透露,YU7上市当晚,提成为每台车200元,“那几天是销售高峰,基本不愁卖,所以提成定得低。”但这200元提成并不能立即到手,何海坦言,提成分两次发放——锁单阶段发放100元,完成交付后再发放100元。
这一标准低于小米SU7上市时每台500元的提成,而且因为YU7交付周期漫长增加了不确定性。“标准版要等13个月,Max版也得等8个月,中途如果客户变卦,或者自己离职,都拿不到全额提成。”多位销售人员表示。
不过这段时间,小米YU7提成机制调整了。
“提成上涨了,标准版500元/台,Pro版800元/台,MAX版能到1000元/台。”何海解释,MAX版因售价超33万元,市场接受度不如其他两个版本,故以高提成激励销售。不过店铺并没有制定KPI,“全力以赴,能卖多少是多少吧。”
被“劝退”的不仅是消费者
起伏的销量与漫长的交付周期,不仅消费者可能被“劝退”,销售人员也可能被迫“离职”。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何海突然接到了店长发来的“劝退”通知。店长给出的理由是,何海尚未转正,再加上门店业绩不佳,所以“明日起不用再到岗”。由于何海所在的店铺并非直营店,他没有直接和小米汽车签订劳动合同,所以无法获得补偿。
灿灿(化名)是一名前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她透露,销量下降导致销售人员离职的情况很多,“前期招人太多,高峰期一过用不了那么多人。”
多位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前期订单火爆的时候,加班是常态,“没有加班费,晚上经常十点后下班,打车费用也无法报销。”
漫长的交付周期,则让一些消费者打起了“退堂鼓”。某社交平台上,关于“小米交付时长”的讨论帖不在少数,部分消费者萌生转单给他人、转买其他品牌汽车的想法。某二手平台上有不少小米YU7转单贴,其中少数消费者加价转单。
一位小米汽车买家表示,自己因为喜欢小米这个品牌,在YU7发布当晚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但看到排产需要40周起,劝退我了”。也有消费者称,交付周期太长导致热情消退,如定金不退,则会考虑换成其他品牌的车。
小米YU7销量降了,提成涨了,黄牛花样多了-有驾
“曲线购车”藏风险
小米YU7漫长的交付周期,在二手平台上滋生出“黄牛生态” 。
记者在某二手平台搜索“小米YU7转单”发现,黄牛围绕“一手户”“二手户”玩起加价套路,“一手户”车在车辆原价基础上溢价1.5万元~2万元,二手户相对“亲民”,溢价约5000元。
“在后台把订单改成你的名字,然后你直接付尾款给小米,再提车。”一名“黄牛”介绍,这就是“一手户”车,“如果审核不通过,这钱退你”。随后,记者进一步核实“黄牛”身份以及审核改名的平台名称,“黄牛”并未回答,只是一味催促记者,尽快交钱,否则“现车不等人”。针对这种现象,小米汽车官方已明确,订单不支持修改购车人信息,仅允许直系亲属间变更上牌人。
所谓“二手户”车,是消费者与下定人同去提车,在消费者付完尾款后,下定人将车辆直接过户,变为“0公里二手车”。
转单现象的背后,购置税政策成为关键推手。小米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2026-2027年新能源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每车减税额上限1.5万元,若YU7明年提车,部分车型购置税成本将上升。现在购入“0公里二手车”则可规避这一成本,因此吸引了一些消费者“曲线购车”。
不过,转单暗藏风险。车辆产权变更、后续售后衔接,乃至下定人承诺能否兑现,都让交易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IT时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