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新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

最近,咱们中国车在国外卖得火热的消息,估计您也听了不少。

朋友圈、短视频里,到处都是说我们的国产车怎么怎么厉害,都卖到八十多个国家去了,甚至有人喊出了“又一个汽车巨头诞生”的口号。

特别是那种方方正正、看起来特别硬派的SUV,在中东那边简直成了“网红”,听说阿联酋一个月就买走了咱们18万辆车,这数字听着就让人激动。

尤其是奇瑞旗下的捷途旅行者,半年就在海外卖了三万五千多台,成了这个细分领域的销量冠军。

中国汽车新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画面感特别强的是,那些咱们印象里只开豪车的中东土豪,现在开着中国的“方盒子”在沙漠里冲沙丘。

车子后备箱塞满了骆驼吃的草料,车身沾满了沙土,但跑起来一点不含糊。

更绝的是,沙特那边还有人把这车买回去当婚车,组成一个长长的车队,车顶上还架起了鼓乐队,一路敲敲打打,别提多有排面了。

看到这些,心里那股自豪感真是油然而生,觉得咱们的汽车工业是真的站起来了,能在世界舞台上跟那些老牌劲旅掰掰手腕了。

但是,就在这一片叫好声中,一些真正懂行的人,心里却捏着一把汗。

前不久在一个行业论坛上,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跃,这位行业里的大佬,急得直接拍了桌子,大声疾呼:“咱们这么个卷法,迟早要出事!”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它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这股火热的势头上,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泼天的富贵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问题。

咱们先看看这车为什么在国外那么受欢迎。

就拿捷途旅行者来说,它在中东能火,原因其实挺实在。

第一就是便宜,性价比高得吓人。

一辆路虎卫士在那边什么价?

咱们的捷途直接给你打个对折。

有钱人虽然不差钱,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花一半的钱能买到外观差不多、同样能越野的车,这笔账谁都会算。

第二就是产品力确实能打。

中国汽车新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中东那地方,夏天温度动不动就飙到五十度,对车的空调是个巨大的考验。

咱们的车专门针对这点做了优化,空调制冷效果杠杠的,在“大烤箱”里也能给人一片清凉。

而且底盘扎实,能拉能跑,完全适应当地的使用环境。

这说明咱们的车不是样子货,是真实用。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火”上。

火得太快,就容易出现野蛮生长的情况。

有些车企尝到了甜头,就把咱们国内那套“价格战”的打法,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海外。

你想象一下,在迪拜这种国际化大都市的车展上,本来是各个品牌展示技术、提升形象的高端场合。

结果咱们的一些品牌在那儿跟菜市场里卖白菜一样。

你家降八万,我就敢送终身保养;你送保养,我就敢送全套露营装备。

大家互相拆台,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短期看,销量数字是挺好看,但长期下来,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车”这个标签就跟“便宜货”划上了等号,整个行业的形象都被拉低了。

更要命的是卖出去之后的服务问题。

车不是一次性买卖,它需要保养、需要维修。

中国汽车新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有网友就吐槽,说在网上刷到过视频,一辆国产车在沙漠里抛锚了,车主联系售后,结果发现最近的维修点远在两百公里之外,中间还隔着一片大沙漠。

最后派了个维修师傅,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越-野车才赶到现场。

这救援成本谁来承担?

对于当地消费者来说,他们买车不仅仅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买一份安心。

人家雷克萨斯为什么在当地口碑那么好?

就是因为服务做得极致,传说能在沙漠里给你开一个移动的4S店,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保障。

咱们的车要是开出去,总担心坏了没地方修,那谁还敢买呢?

如果说价格战和服务是硬件上的短板,那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就是软件上的致命伤。

文章里提到的那个笑话,听起来很离谱,但却非常真实。

说某款车的车机系统,因为翻译软件不过关,把“胎压异常”这么一个普通的警告,硬是给翻译成了阿拉伯语的“恶魔附体”。

这可把车主吓得不轻,车也不修了,直接开车去了清真寺,找人驱邪去了。

这事儿传出去,简直成了国际笑话,不仅暴露了咱们在本地化工作上的粗糙,更是对当地文化和信仰的一种不尊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就说过,你卖车到别的国家,不是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就完了,你得先搞懂人家的生活习惯。

中国汽车新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比如,当地人每天有固定的祷告时间,你的车载导航能不能智能地在那个时间段暂停语音提醒?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体现了一家企业是否真正用心去了解和尊重市场。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重蹈咱们国家其他产业出海时犯过的错误。

就拿手机来说,当年有个国产品牌为了清理埃及市场的库存,搞了一次疯狂的大甩卖。

结果呢?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当地人一看到这个牌子的手机就直摇头,觉得是廉价处理品。

到最后,搞得二手市场上这个牌子的旧手机,竟然比当时清仓的新手机卖得还贵,成了一个天大的讽刺。

“内卷外溢”这个词,现在正在汽车出口领域应验。

价格战打到了波斯湾,新车在墨西哥的港口堆积如山,甚至出现了经销商为了抢仓库而打架上新闻的奇葩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谁都不是傻子。

中东土豪今天可能因为你便宜买你的车,可一旦他发现这车开两年就掉价一半,维修保养处处是坑,他明天就会毫不犹豫地回去买他的丰田、雷克萨斯。

说到底,卖车跟卖白菜不一样,它是一个需要长期耕耘、建立信任的系统工程。

你看奇瑞,为了适应沙特这些右舵驾驶的国家,光是把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改造,就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他们在当地的4S店,严格遵守当地的习俗,每到礼拜五就全天歇业,让员工安心去做礼拜。

这种对市场的尊重,远比降价几万块钱来得更重要,也更能赢得人心。

出口数据再漂亮,也只是一个结果,如果这个结果是建立在无序竞争和忽视服务的基础上,那终究是昙花一现。

毕竟,谁家的品牌也经不起“恶魔附体”这种笑话的一再折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