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没抓住中国版的奥迪劳斯莱斯,北汽没抓住中国版的奔驰,比亚迪可别再错过中国版的丰田和大众了。
比亚迪错失智能化先机
1. 智能电动车时代,有点像当年诺基亚没跟上智能手机潮流的感觉。比亚迪U8和腾势N9跟赛力斯问界M8、M9相比,一个很大的差距就是它们用的技术不一样,一个是乾崑ADS 4,一个是鸿蒙座舱5。
2. 2019年的时候,华为带着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去找车企合作,那时候很多老牌车企还在燃油车那块儿沾沾自喜呢。当时咱们国内的汽车行业也没意识到,要是拒绝华为,可能会错过从“制造”到“智造”的大好机会。现在六年过去了,大家都能看出来,那次技术变革已经让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了——那些跟华为合作的车企起来了,而那些观望的就慢慢没落了。
3. 4月23号那天,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亲自带着一帮高管去了鸿蒙智行展台,有腾势汽车的赵长江、仰望汽车的胡晓庆,还有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的负责人。他们在那里认真地看问界M8这些车,研究车的设计、智能功能和技术亮点。这次高管们集体去看展,不仅说明比亚迪很关注对手的产品,也反映出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挺激烈的,但大家也在互相学习交流。
4. 行业里的一些观察人士觉得,腾势虽然有比亚迪和奔驰的背景,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同样价位的腾势N9和问界M8,销量差了四五倍呢。仰望的产品力还是不错的,不过比亚迪U8和腾势N9跟问界M8、M9相比,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中间还隔着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这两项技术。
传统车企的傲慢与偏见
2、傲慢与偏见:传统车企的“华为恐惧症”
2019年到2022年这段时间里,华为曾经找过世界五百强里的北汽、上汽、广汽、一汽、东风还有比亚迪这些公司,但很多车企要么看不上华为,要么对华为有“恐惧症”,愿意搭理华为的没几个。
“我们不需要供应商来掌控我们的核心技术”——这是某位车企高管公开说的话,简直就是2019年到2022年传统车企集体抗拒华为的一个缩影。
一汽错过了在中国做奥迪和劳斯莱斯的机会,北汽和奇瑞主要想做BBA(奔驰、宝马、奥迪)旗下的56E(5系、6系、E级)和34C(3系、4系、C级),而江淮则瞄准了迈巴赫和劳斯莱斯。
北汽错过了中国的奔驰和宝马SUV市场,结果赛力斯接过了这个机会。
• 北汽:2019年最先跟华为合作推出了极狐品牌,但因为内部的利益冲突限制了技术的应用,极狐HI版的销量连问界M5的5%都不到。
• 一汽:坚持自主研发“红旗智联3.0”,但它的系统响应速度只有120毫秒,而华为鸿蒙座舱只需要30毫秒,结果红旗H9的智能驾驶版本卖得不好。
• 比亚迪:在2023年之前,只有腾势N7用了华为MDC 610芯片,而同期问界系列车型的智能驾驶用户激活率达到了98.7%。
正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所说:“当车企还在纠结‘核心技术归属’的时候,华为已经花了十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包含芯片、算法和云平台的完整技术生态圈。”
3、国产品牌高端市场的战略迷失
3.1 一汽的“奥迪幻影”
华为系横扫车市,传统巨头尴尬了
一汽之前想靠着红旗品牌搞个“中国的劳斯莱斯”,结果它的旗舰车E-HS9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太落后(才L2级别),到了2024年,被智界S9这种有ADS 4.0系统的车抢走了72%的市场份额。再看看江淮和华为联手搞的百万级豪车尊界,那肯定是要超过红旗的高端车了,直接要跟迈巴赫抢市场。
---
北汽一直想着复制奔驰GLS,弄了个BJ90出来,结果车机老卡,自动驾驶还经常出问题,2024年的销量直接暴跌65%。而问界M9靠192线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在50万以上的新能源SUV市场占了45%的份额,简直是一统江湖。北汽错过了问界之后,华为又把BBA那些高端车型的好资源给了北汽新能源,可北汽还是对奔驰情有独钟,放不下这个执念。
---
比亚迪虽然已经是全球新能源销冠了,但它的智能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 用户吐槽:王朝系列的车语音助手老是莫名其妙地被唤醒,一个小时能误唤醒0.8次,比鸿蒙座舱的0.2次要高多了。
- 技术差距:赛力斯的豹5用的是ADS 4.0系统,用户满意度特别高,净推荐值达到82%,而比亚迪自家的系统才54%。
华为智能汽车的CEO靳玉志说了:“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如果一个企业既做不好电池电机,又搞不定智能化,那它迟早会在最后的竞争中被淘汰。”
破局关键:从互掐到共赢
4. 破局的关键:从“互相掐架”到“一起发财”
4.1 技术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市场的天花板
看看那些合作紧密和合作松散的车企,它们的表现差距有多大。
4、鸿蒙智行引领智能汽车变革
4.2 生态协同带来更大价值
现在鸿蒙智行的用户每天用车机的时间达到47分钟,比行业的平均水平18分钟高多了。问界M9的车主里有89%愿意回购或者推荐给别人,这就形成了一个“用了觉得好——就更喜欢这个品牌”的良性循环。
4.3 智能驾驶决定成败
到了2027年,带有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会占中国市场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华为合作的车企已经占据了这个领域57%的生产能力,而那些自己搞研发的车企普遍落后了2到3年。
5、没有永远的大佬,只有顺应时代的人
比亚迪想快速成为中国的丰田或大众,光靠豹8和豹5用华为乾崑ADS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当比亚迪还在豹8和豹5上测试乾崑ADS 3.0的时候,鸿蒙智行已经通过“五界”品牌布局覆盖了从10万到150万的全价位市场。这场智能汽车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行业规则:那些不愿意跟生态协同的企业,可能会像功能手机那样被淘汰。就像余承东在2025年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说的:“我们不造车,但我们要让车更懂未来。”
前面提到的北汽、一汽要是错过了奔驰、奥迪、劳斯莱斯的机会,希望他们能紧紧拥抱华为。
这也提醒比亚迪,要想早日超越大众、丰田,成为世界第一,高端车型用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绝对是个捷径!
比亚迪:抓住机会抢占高端市场
比亚迪得抓住机会啊,早点把仰望系列和腾势系列跟上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的技术,这样在高端市场上就能多抢点份额。不然的话,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在旁边喝口汤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