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中国汽车梦断俄罗斯,宿命?

——车市热点问答(第298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

最近,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销量暴跌60%,市场份额也从去年的62%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5%,跌去7个百分点,引发业界特别关注。毕竟,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市场,年出口近百万辆,出了大问题自然不是小事。原因到底是什么?

「网通社」中国汽车梦断俄罗斯,宿命?-有驾

网通社:对俄罗斯出口暴跌的原因,有不少分析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俄相关政策加码,比如,大幅上调“报废/回收费”,且计划逐年再涨,针对中国汽车的专项附加费从6000美元提升至7500美元,合规与安全认证力度加大等等;另一个是俄市场需求转弱,利率高、车贷收紧,经销网络关店、库存压力加大;还有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汽车的质量、服务口碑变坏,抱怨的主要问题包括耐久性不足,常在10–15万公里后出现严重问题,安全测试、焊接工艺和关键零部件质量较差,维修零件短缺、品质参差不齐,导致用户售后体验差。而且,俄方经销商还抱怨,一些中国品牌只顾眼下赚钱,不设立本地代表处,而是通过平行进口或中介渠道销售,缺乏长期稳定的业务规划。

总体来说,就是俄罗斯的政策变化、市场需求疲软、汽车质量和服务问题这三个方面叠加起来,使出口暴跌。您怎么看?

何仑:这些分析都没错,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原因背后的原因。

在我看来,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意外、不陌生。几十年来,中国一些行业出口的路数基本不变,无非是发现机会,一哄而上,低价竞销,份额猛增,凯歌高奏,之后是自相残杀,东道国反制,最后,一地鸡毛,一哄而下。

你看看钢铁、光伏、摩托车、自行车、风电等的出口,都是差不多的路子,只是目前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已,代价巨大。

「网通社」中国汽车梦断俄罗斯,宿命?-有驾

网通社:您说这种情况几十年基本不变,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何仑:正要说这个问题。

记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经典案例是农机出口。企业的价格战从泰国开始,打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又先后打到缅甸、尼泊尔、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转着圈地打,把市场挨个打烂。

加上其它类似案例,有关部门坐不住了,召集各行业进出口商会、厂家、专家和学者开会,商讨如何解决出口产品和海外承包项目低价竞销、自相残杀问题。其实,这些行业进出口商会80年代末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协调同业出口价格,避免无序竞争和自相残杀,但效果不佳,所以,主管部门要开会商讨新的解决方案。

当时我被报社派去采访,看到各方发言大都是表面文章,很少触及问题的本质,于是,现场设计出了一套陷阱式的问题,在会议休息和午餐过程中,分别提给在场的商会、厂家代表,和专家学者,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因为找不到采访后发表的文章,加上时间久远,可能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仅供参考):

企业为什么要低价竞销?答:当然是为了做大做强。

大家都想做大做强,结果会怎样?答:那就打价格战。

打价格战亏损了,怎么办?答:地方政府给补贴。

如果地方政府不给补贴,怎么办?答:那就打道回府,不玩了,让有实力的继续玩。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一定要给补贴?答:因为要满足中央政府对地方出口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绩要求。

地方政府没钱了,怎么补?答:那就想办法,总会有的。

政府最反对价格战,所以要开会解决,但价格战的根子翻来找去,还是和政府相连,你说怎么办?答:那,那就不好说啦。

印象中,那次会议最终没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到今天,那些依靠直接或间接补贴出口的行业,一直没有跳出这类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的怪圈,或者说是宿命。所以,我多次强调:过度补贴是万恶之源(参见:、、、、)!无论是内卷,还是外卷。

网通社:内卷和外卷有什么区别?

何仑:过程大体相同,结果不大相同。

内卷的过程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有补贴、有特权的电车品牌以民族和爱国的名义,卷以合资为主的没补贴、没特权的油车品牌,把油车品牌卷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自己无底线互卷,民族、爱国什么的就不重要了;外卷的主要过程是,在国外市场上,有补贴的中国品牌,以为国争光的名义,卷没补贴或少补贴的外国品牌,卷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自己无底线互卷,为国争光变成了为国添耻。

最大的不同是,在国外,卷到一定程度,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时,东道主就开始出手整治,毫不怜香惜玉,弄不好一个反补贴、反倾销税就能把你赶尽杀绝,代价很大;在国内,卷到实在受不了了,当局才会出手整顿,而且还投鼠忌器、缩手缩脚,生怕你倒地躺平,死给它看,直到恶性循环、一地鸡毛,被迫收拾残局,代价更大。

2023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超过50%,消息传出,媒体一片欢腾,我心说坏了,俄罗斯就要出手打压了。原因很简单,不管什么原因,你在人家的地盘上仅用两年时间,市场份额就从7%(2021年)蹿升到50%,其中84%都是进口车(2023年),人家也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人家在你的地盘上这样干,你会怎么想、怎么干(参见《车企海外投资,最好悠着点》,部分内容见下图)?

「网通社」中国汽车梦断俄罗斯,宿命?-有驾

网通社:既然过度补贴是万恶之源,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补贴的幅度和节奏,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无底线地“卷”?

何仑: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既要有战略上的统筹安排,又要有策略、技术上的仔细推敲。说到底,正如外交是内政的延申一样,外卷也是内卷的外延。不把无底线内卷问题解决了,无底线外卷就不可避免。

在国内,“油电同权”、公平竞争的呼声已经喊了一年多了,油车、电车补贴和税收同权是其中一个重点,但至今没有任何结果。遥遥领先的车企一天到晚大呼小叫电车的优势如何如何,一说到取消电车补贴和特权、油车电车公平竞争,就开始装聋作哑、暗中作梗,反映出补贴之下市场的扭曲,电车作为车市半壁江山的极度虚弱。

在国外,很多车企不过是把国内那一套拿到当地市场上再来一遍,而且补贴更多,价格战战力更强,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网通社:除了解决过度补贴的问题外,车企出海还要解决哪些自身的问题?

何仑:我曾在《电车出海、合资之路的最大挑战》《中国车企在欧洲也要合资,报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仅仅是个开始》等文章中讲过这类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另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先生的文章——《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也很值得一读。

「网通社」中国汽车梦断俄罗斯,宿命?-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