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S概念!产业链梳理,你看谁有望受益?

最近工信部放大招了!

《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这个强制性国标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以后国内所有新车都得强制安装自动紧急刹车系统。

AEBS概念!产业链梳理,你看谁有望受益?-有驾

这个被简称为AEBS的黑科技,说白了就是给汽车装上"眼睛"和"大脑",关键时刻能自动踩刹车避免追尾。消息一出,车圈都炸锅了——这回咱们开车真的要进入"自动驾驶辅助时代"了!

说到这个AEBS系统,就像给汽车配了个全天候的代驾。老司机们都知道,开车最怕走神、打瞌睡或者分心看手机,这时候如果有辆车能自动发现前方危险,比副驾驶的人扯着嗓子喊"快刹车"管用多了。根据工信部数据,装了这个系统的车能把追尾事故减少近40%,特别是在高速上遇到突然变道的车辆,反应速度比人类快三四倍。

AEBS概念!产业链梳理,你看谁有望受益?-有驾

这个系统有三个核心部件,就像人的感官、大脑和四肢。先说感知层,相当于汽车的"眼睛"。现在主流用的是毫米波雷达,博世、大陆集团这些国际大厂垄断多年,不过咱们华域汽车、德赛西威已经能自己造车规级雷达了。摄像头就像是"视觉神经",Mobileye的方案装在特斯拉车上大家都见过,国内舜宇光学给比亚迪供货,连路灯杆上的摄像头都在用他们家的镜头。最贵的激光雷达原本是百万豪车的专属,现在禾赛科技把价格打到了万元以内,连国产新势力都敢在新车上堆两个激光雷达。

中间的决策层是系统的"大脑"。主控芯片要处理摄像头、雷达传来的海量数据,英飞凌的芯片装在宝马7系上,咱们地平线公司的征程芯片已经用在理想ONE上。算法方面,百度Apollo的方案能让车认出路边突然窜出的外卖小哥,Momenta的预测算法甚至能预判行人过马路的可能性。最关键的是执行层,博世的iBooster刹车系统装在90%的德系车上,咱们伯特利研发的线控制动系统,成本只有进口的一半,长安UNI-K已经用上这套国产方案。

现在整个产业链正在经历大洗牌。国际巨头博世、大陆还在吃老本,但国内德赛西威已经打进比亚迪供应链,亚太股份给吉利供应的AEBS系统,在熊猫mini这种微型电动车上都装得下。测试认证环节,中国汽研的仿真测试平台能模拟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中汽中心的实车碰撞测试连特斯拉都主动送检。这说明国产系统的技术含金量越来越高。

AEBS概念!产业链梳理,你看谁有望受益?-有驾

从市场应用来看,这波红利最先吃到的是造车新势力。特斯拉Model 3把AEBS作为卖点,小鹏P7宣传时恨不得把自动刹车当主要配置。不过真正受益最大的可能是普通消费者,10万出头的吉利帝豪L Hi·P都标配了自动刹车,这在以前只能是30万以上豪车的配置。政策更狠,2026年起所有新车必须安装,意味着五年后路上跑的车十台有六台都有这功能。

商用车领域更夸张,欧盟已经强制卡车装AEBS,咱们宇通客车的电动大巴装了国产系统后,在郑州公交测试中成功避免追尾事故127次。重卡装这个系统更划算,一次紧急制动能避免损失几十万,中国重汽的豪沃重卡已经标配。最有意思的是后装市场,物流公司给货车装个道通科技的改装套件,相当于给老车配上"智能保镖",深圳的货拉拉司机反馈说,装了之后追尾理赔少了三成。

不过这事儿也有争议。有老司机吐槽:"系统误判怎么办?"确实发生过把侧翻的共享单车当成障碍物的乌龙事件。但技术发展需要过程,就像当年ABS刚普及时也有人质疑。更有意思的是行业格局变化,原本被博世垄断的线控制动市场,现在伯特利、亚太股份已经拿下国内25%的份额。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说过:"我们在芯片领域每降本10%,就能让国产AEBS价格下探5000元。"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集体突破。

AEBS概念!产业链梳理,你看谁有望受益?-有驾

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个政策绝对是利好。以后买新车不用纠结有没有ESP,因为AEBS已经是标配。更深远的影响是倒逼车企提升安全性能,就像当年的安全气囊一样,最终受益的都是咱们老百姓。不过也要提醒各位,自动刹车只是辅助,开车还是得集中注意力。就像北汽新能源工程师说的:"系统能帮你避免事故,但代替不了老司机的眼睛。"

这场汽车安全革命才刚开始,AEBS的强制安装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就是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到时候自动变道、自动泊车都会成为标配。但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多给国产技术一些耐心。就像网友@老司机张师傅说的:"十年前谁信国产车能出口德国?现在吉利收购宝腾,比亚迪在巴西建厂,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冰冷的技术参数里。"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怎么看这个强制安装AEBS的政策?觉得是多花了冤枉钱,还是多了条保命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知灼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