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样的车才算是“豪车”?是外表牛气冲天,还是配置甩别人几条街?是得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才能买到,还是得让路人都回头看看——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憧憬的“成功”,你真的实现了,也许也就那么回事;但没实现,总觉得它跟你之间隔着点什么,可能有点距离,也可能是天上地下的距离。
比亚迪的新旗舰SUV —— 仰望U8L鼎世版,今晚上市,看这信息和图片,我都有点发懵:一百三十万啊兄弟们!这价格已经不是谁都敢随便说“试驾一下”的层级了。车企动动手,把几个参数一摆,配点“24K真金”的车标,再加点什么“甲骨文”“天神之眼”,感觉就像下了个狠注,奔着“华人顶级行政SUV市场”去了。
那问题来了,这车我们到底是“看得起买不起”,还是根本连“看得起”都谈不上?你细细看看它这个定价,再回头对比下同价位的BBA(奔驰、宝马、奥迪),甚至劳斯莱斯库里南、路虎揽胜、奔驰大G那些车,再看看仰望的配置表,别说,官方资料确实挺能唬人。
比如说,980牛的扭矩、豪华6座、后排零重力座椅、车顶吸顶屏、三激光雷达天神之眼,这配置一大堆,拍视频的都得讲半小时才能念完。不服不行,国产车这两年不光是看上去厉害,确实“干货”多得让很多合资车都望尘莫及。但也有点像咱小时候考试那点事:卷子都做对了,该有的分都占了,可考出来名次还是不太行。为啥?老师对你的评价体系,其实和你答题能不能答对不是一码事。买豪车的人也是这样,现实这道卷子,怎么着都离不开品牌认同这个死结。
再回到仰望U8L鼎世版,1.3个小目标的价位,它能取代那些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的大牌豪车吗?我先不下结论。先问个问题——假如你有一千五百万,你会不会花十分之一买一台比亚迪?你要说真爱国产、微信群里全是比亚迪车友,是不是也会先想想,邻居会不会以为我钱花傻了?咱不是嫌弃仰望U8L不高级,人家24K真金标、超3000轴距、AR-HUD、零重力按摩……哪个不是靓仔新科技?
可是话说回来,买得起的人真看得上吗?这种价位的消费早就脱离了“我买这车就图个经济实用”的需求。花一百多万的人,大多数会思量,这车是不是能让我在机场门口下车不输气场,豪车聚会不掉档次,生意场合见人对方一看就知道,不是来拉货的。这些考量,比车本身什么悬架、屏幕、按摩椅都更重要。
国产旗舰现在把硅谷那一套硬件、智能都塞进去了,多电机、云辇、激光雷达、零百加速,各路参数用力突破,可是车主的“心智”突破没跟上。老百姓买十几二十万的车可能逐渐愿意支持国产,但百万级的用户,他要的其实还是身份、圈层、认同感,还要点“贵”的文化沉淀。仔细一琢磨,全世界能把品牌价给炒起来的,一共也没几家。很多国产品牌都有本事搞出技术猛货,但短短一两年能让用户为品牌价值买单吗?你让同价位的奔驰、宝马、路虎被抛在脑后,没那么容易。
有人说了,现在很多企业家、明星也爱国产,还有什么“国潮”概念。我倒不是说他们“消费降级”,有部分确实是真心喜欢国产车的科技、风格,体验好还坐得舒服。但你去看看,真心想凹气场、拿下身份标签的那些圈里人,真不差这点钱会用仰望当主力座驾吗?更多人,可能还得再观望几年,看身边有多少“同款”,看舆论是不是不再调侃“自主卖到一百多万是不是疯了”;等真到了自己懂行、别人认这品牌了,才会下场买账。
技术革命和品牌革命,总结起来一句话——硬实力可以快,软实力要慢。欧美车从上世纪70年代那阵挤占国内高端市场,一路压着我们国产车打,压了几十年,才让国人建立了“豪车就得BBA,SUV豪华就得路虎、奔驰G”的品牌印象。如今仰望硬着头皮逆行向上,还真得让人佩服。比亚迪要是没点志气,也不敢定到130万。也许过几年,真有批人习惯了“顶级行政SUV就是仰望”,可是现在,大多数能拿出这钱的人,心里那杆秤,一半拴在身份、社交资源上,一半拴在“自己花这冤枉钱是不是给别人看笑话”上。
细细想来,我看得起这台仰望U8L鼎世版,也不觉得它卖这个价是“妄想”。你再多琢磨,它的舒适性、空间、科技装备、动力、乃至所有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没一个对不起豪车这个名头。甚至觉得,用国产工夫卷进去的“极致性价比”,在这个价位挡口特显得离谱——好像你上了个高级餐厅,结果大厨把所有好菜包成了套餐,价格还只比对面法餐便宜一成,那你敢不敢带朋友一起来吃?问题是,这样的地方,朋友都还没来,就已经自带调侃的气氛,你怕不是被厨子精心“埋汰”一顿,最后还是去法餐馆拍个照。
说到底,当年“买得起宝马但更想买比亚迪”的那代人还没成长到控制百万级消费的时候。对大多数高净值中国人来讲,消费观念还在“老钱”体系里,买辆能撑台面的品牌豪车,不光是单纯买个代步,更像是拿出来说话、划分圈子的社交符号。你家门口停个U8L鼎世版,路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哟,这啥车呀,这串车标是啥意思?”——等对方手机搜完,问一句“你买这个干啥不买大G?”场面是不是有点尴尬?就像穿大牌衣服,但别人还得看领标猜猜是哪国的,高低没那味儿。
再退一步或者进两步看,仰望U8L鼎世版,不光是给“看得起也买不起”的人看的,其实多少也是给行业看的,给比亚迪自己和所有国产高端车看的。这是市场的信心,技术的往上走一步,也是在帮后来者试探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通。每次看到国产车敢冲高端线,我都觉得——大环境变化够快,我们也没必要总在“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小步一小步迈”的逻辑里去下结论。也许未来不过三五年,大家讨论的都不是“国产车凭啥这么贵”,而是路上一水仰望、大定军团,反倒是进口车让人觉得太张扬。
回到开头,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会问“仰望U8L鼎世版,看得起买不起”?实话说,这种问题不会特别快有标准答案,它和你愿不愿意把高薪职位辞了去创业一样,看得起,也许有钱也不买;看不上,没钱也想买。买车归根结底是个心理选择题,就像有的人明明爱华为,买手机还得看下一代iPhone又怎么进化。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多看看,多思量,多点包容。买得起的资源阶层愿不愿意为国产买单,时间会给答案;看得起但暂时买不起的老百姓,也许哪天命运轮转,机会正好能靠上,还真就人手一台。
所以我觉得,这车看得起,买不买得起得看钱包,买不买还得看脸皮,既要有钞票数出来的自信,也要有在社交圈“让风头先炫我的豪车而不是品牌”的格局。仰望U8L鼎世版,今天是奔着顶级去的,也许明天就奔着国潮豪华新象征走了。咱们这些既不是车主也不是大哥的普通人,倒是可以先看热闹,再等市场和时间做个结论。毕竟,牛X不牛X,有时候是别人说的,有时候得自己先信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