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轮胎90元,老板说给我面子,实体店就这么割韭菜?

那天我车子突然“趴窝”了,一检查才发现是轮胎爆胎。手机一搜,附近最近的汽修店显示在地图上,距离不过五百米,像极了一个救世主。结果呢?换条轮胎90块,老板笑眯眯地说:“兄弟,这价格给你面子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给我面子”,这是明晃晃地割韭菜吧?

换个轮胎90元,老板说给我面子,实体店就这么割韭菜?-有驾

说实话,这种事儿现在真不稀奇。前几天还有个朋友在朋友圈吐槽,换个机油加机滤,花了两百多,比网上买材料贵了一倍不止。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留言说:“实体店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也有人说:“你去4S店试试?那才是真正的‘贵族体验’。”

其实这类问题早已不是个别现象。根据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汽车后市场消费维权白皮书》,消费者对维修服务不满的比例高达61.8%,其中价格不透明、配件虚标价、诱导更换非必要零件等问题尤为突出。你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而是整个行业都存在的顽疾。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门店还会玩“心理战”。你刚进门,师傅就一脸严肃地说:“你这车胎侧鼓包了,再开下去随时爆胎!”语气之专业,表情之凝重,仿佛下一秒我就要命丧黄泉。可实际上呢?回家用手机一查,类似情况根本不需要立刻更换,只要注意驾驶习惯就行。你说这不是制造焦虑是什么?

但也不能全怪他们。干这一行的都知道,现在的汽修店日子也不好过。房租涨、人工贵、线上平台又分流客户,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薄。老板们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于是乎,“小病大治”“旧件翻新”就成了不少店铺的生存之道。

就像去年有个新闻,浙江一家汽修厂因为频繁更换客户完好的刹车片被曝光,调查发现他们的利润率竟然高达300%。你说这生意做得,是不是有点“黑心”?可反过来想,如果线下门店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谁来保障服务质量?

换个轮胎90元,老板说给我面子,实体店就这么割韭菜?-有驾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一个真实案例。成都一位老技师自己开了个小铺子,专门做基础保养和轮胎更换,价格公开透明,还提供检测报告。他跟我说:“现在大家都怕被坑,我就靠诚信活着。”他的店门口经常排着队,哪怕没有空调、没有VIP休息室,顾客照样愿意等。他说:“你把价格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大家自然信你。”

这话听着朴素,却戳中了问题的核心——信任。如今的汽修市场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设备,而是那份最基本的诚意。消费者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冤枉钱,怕的是明明可以好好沟通,却被当成韭菜一刀一刀地割。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责怪实体店。互联网平台也在搅局。前两天刷到一条视频,博主实测某平台预约的“低价洗车+基础检测”服务,结果进店之后各种推销项目接踵而至,最后账单直接翻了三倍。你说这是平台的问题,还是门店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平台为了拉客压低价格,门店为了盈利只能“补刀”。

所以啊,这事不能只怪哪一方。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比如建立统一的价格指导标准,推动第三方监管机制,或者鼓励更多像成都那位老师傅一样的诚信商家出现。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理性一点,别总想着“图便宜”,会不会给这些老实人更多机会?下次遇到那种“给我面子”的报价,能不能多问一句:“凭啥?”也许一句话,就能让某些人收敛点。

换个轮胎90元,老板说给我面子,实体店就这么割韭菜?-有驾

毕竟,割韭菜割多了,迟早会被人拔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