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分裂”了!光伏狂飙,电动车吃土,该选谁?

“去年买新能源的都赚翻,今年怎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最近有位粉丝在后台吐槽:他买的电动车产业链股票跌了20%,但同事买的光伏股涨了30%。新能源这是怎么了?今天咱们扒开“新能源”这个大标签,看看光伏和电动车到底谁更有戏。

一、光伏:上游降价,下游吃饱,全产业链都在涨

先看光伏的“成绩单”: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6GW,同比暴涨137%;出口方面,前8个月光伏组件出口额超3000亿,同比增长40%。更关键的是,上游硅料价格大跳水——从年初的30万/吨跌到现在的7万/吨,直接把利润让给了中下游。

举个例子,做光伏组件的隆基绿能,二季度利润同比涨了80%,就是因为硅料便宜了,成本低了,订单还多;做逆变器的阳光电源,海外市场爆发,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超50%,股价直接翻倍。简单说,光伏现在像“降价促销的超市”——上游降价,下游卖得更火,全产业链都在受益。

二、电动车:内忧外患,日子不好过

再看电动车,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国内销量增速放缓: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9万辆,同比只涨了26%,而去年这时候增速是110%;海外也不省心,欧洲因为补贴退坡,电动车销量环比下滑,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出口难度加大。

更扎心的是竞争太卷:比亚迪、特斯拉打价格战,小鹏、蔚来降配置促销,连传统车企(比如大众、丰田)都挤进来分蛋糕。某电池厂负责人跟我说:“现在电池价格一年降了30%,车企还压账期,我们利润薄得像纸。”反映到股价上,电动车产业链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今年都跌了20%以上。

三、普通人怎么选?看“供需”和“政策”

新能源内部的分化会持续,选光伏还是电动车?记住两个逻辑:

光伏:盯“产能出清”。虽然现在上游降价利好下游,但如果硅料厂疯狂扩产(比如通威、协鑫都在建新产能),明年可能再次供过于求,价格反弹。所以优先选“一体化”的公司(比如隆基既做硅片又做组件),抗风险能力强;或者“卖设备”的(比如晶盛机电,给硅片厂卖机器),不管谁扩产都受益。

电动车:找“差异化”。整车厂别碰,太卷;可以看“智能化”(比如德赛西威,做自动驾驶系统)和“出海”(比如比亚迪在欧洲卖车,新势力去东南亚)。这些细分领域竞争小,利润高。

总结:光伏短期更稳,电动车等“出清”

光伏因为上游降价、需求旺盛,今年业绩确定性高;电动车需要等产能出清、竞争格局改善,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普通投资者如果想参与新能源,优先选光伏的一体化龙头或设备商;如果想赌电动车反转,不妨关注智能化和出海的小而美公司。记住,新能源不是不行了,只是“内部考试”,有人考满分,有人要补考。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