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降价更无奈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认为,国产新势力已超越bba
曾几何时。奔驰宝马奥迪。是国人心中成功的象征。是财富的图腾。是阶层跨越的证明。但今天。这一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崩塌。比降价更无奈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觉得。国产新势力可能比BBA强了。
这不是空穴来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5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保持每年50%的惊人增速。理想、蔚来、小鹏纷纷打出“智驾豪车”概念。用配置和体验颠覆认知。曾经。朋友圈晒BBA提车会收获满屏点赞。如今若有人花50多万买续航仅440公里的奔驰EQC。评论区大概率会出现“人傻钱多”的调侃。
国产新势力已经将竞争标准拉升到另一个维度。20万出头。续航700公里以上。百公里加速3秒左右。这才敢开发布会。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标配。智能驾驶卷到飞起。而同级奔驰电车还在用几十年前的定速巡航。座椅通风都要选配。从参数看。确实碾压。
但反转来了。2023年BBA在华总销量仍超230万辆。豪车市场80%份额依旧被它们牢牢掌控。更惊人的是利润——奔驰宝马营收万亿的同时。竟能保持8%-10%的纯利率。在制造业这堪称恐怖。相比之下。除比亚迪和刚上岸的理想。绝大多数新势力仍在巨额亏损。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割裂?一方面。电车自燃、智驾失灵等负面新闻。让许多消费者依然选择“沉默的油车”。另一方面。品牌认知的鸿沟绝非一朝一夕能跨越。清明返乡时。开40万国产电车的可能被认作“混得不赖”。而开20万低配宝马的。依然会被看作“过得很好”。那个标。依然是硬通货。
所以真相是:国产新势力在性能配置上确实超越了。但在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的赛道上。仍被BBA甩开几条街。不过这种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BBA不得不打出“八折优惠”来应对冲击。宝马i3甚至优惠18万。直接腰斩。这说明什么?说明它们慌了。
这场较量最有趣的部分在于。我们其实并不希望BBA被快速干翻。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应该是慢慢磨。慢慢切蛋糕。让德国人一步步吐出利润和市场。逼得太紧。反而可能促使欧美联手掀桌。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未来三年将是分水岭。随着BBA全面发力电动化。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国产车能否在50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能否打造出真正的图腾级产品?能否实现持续盈利?这些问题。远比参数对比更值得思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遥不可及的BBA。正在变成“再不努力只能开”的调侃对象。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是消费者认知的重塑。这场变革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您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