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啊,商场上的“逆风翻盘”,比电视剧还精彩。
去年的那场新能源车混战,大家都以为特斯拉要被打趴下了,可今年一看,局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2024年秋天,中国新能源SUV扎堆开发布会。李斌当时忍不住调侃了一句:“六大门派围攻Model Y,结果受伤的是乐道。”话音刚落没多久,11月销量榜一出来,小鹏G6、极氪7X、智界R7、智己LS6、乐道L60、阿维塔07都卖得不错,可特斯拉Model Y不仅没掉队,还一路冲高。
甚至周销量一个车型,就干过好几个国产SUV加起来的总数。
到了2025年8月,各家车企的成绩单更是热闹:五六家直接创了历史新高。可别忘了,现在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蛋糕就这么大,你想多吃,就得从别人嘴里抢。
从头部自主品牌到新势力,新老玩家全都在冲刺,比亚迪、吉利、长安们一路飙升,小鹏、零跑、蔚来、小米等新势力也节节攀高。反倒是特斯拉,今年前七个月在中国卖了30.4万辆,同比跌了6.3%,是新能源市场前十里降幅最大的那个。
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官降1万块,这让不少人开始琢磨:特斯拉的黄金时代,是不是快走到头了?
先看国产对手的气势:比亚迪8月卖了37.36万辆,同比微增,但出口暴涨,一个月出口8万辆,顶两个小鹏总销量;上汽同比暴涨41%,吉利涨38%,新能源占比超过一半;长安新能源销量同比翻近一倍;零跑交付量同比涨88%;小鹏更夸张,同比飙升169%;蔚来破3万辆,同比增长55%;小米单月破3万台;岚图涨119%。
极氪交付4.48万辆,东风奕派2.91万辆,阿维塔同比暴涨185%。这数据摆着呢——除了理想和鸿蒙智行环比下滑,其余几乎全员上涨。而且理想虽然整体下滑,但i8的出现直接截走了一部分Model Y的潜在用户。
那问题来了,特斯拉在中国真就没法打了吗?也不尽然。轿车线确实吃紧,但SUV线依旧有实力。
Model Y L突然推出且定价33.9万,比理想i8便宜,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去店里试车看车。马斯克还放话,今年第四季度会推“平价版Model Y”,价格可能压到15万左右,这可是个狠招。
说白了,现在的市场形势跟几年前完全不同了——特斯拉不能再轻松称霸,只能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中国品牌反应速度快得惊人,新技术、新车型更新频率一年两三款,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而特斯拉的更新节奏慢得多,这几年大家盼来盼去还是那两款主力。
第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顶流,但当大众认知变了,被神化过的品牌就容易被“去魅”。信息传播这么快,“滤镜”碎得也快。
至于未来能不能靠智能驾驶扳回局面,这是悬着的一根弦。不光是特斯拉,全行业都在等答案。
何小鹏说过,如果AI能力不够强,做不到自动驾驶,又卖不到300万辆,那淘汰赛里肯定出局。他预测2025到2027年是淘汰赛阶段,到最后可能只剩五到七家主流品牌。但从目前1-8月的数据来看,这个“生死赛”还没有那么明显——L2级辅助已经成标配,可对销量提升有限。
比亚迪给所有车型普及高速智驾和智能泊车,但利润被成本压缩,小鹏虽然智能驾驶口碑好,但销量提升更多靠整体产品力,而不是单靠智驾功能撑起来。华为虽不直接造车,但通过鸿蒙智行渗透到了岚图、阿维塔等品牌中,也算是在悄悄布局。
李想曾预言,到2025年底新能源渗透率会超过80%,市场会被五大品牌统治。但眼下走势更像是一盘长期混战,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迅速集中,更不会因为某项独门技术就“一招鲜吃遍天”。
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它牵涉到设计、安全、供应链、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谁体系能力强,谁才能笑到最后。比如吉利用雷神电混打通旗下多个品牌并取得好成绩;零跑依靠规模化把科技平权做到极致;蔚来优化体系后让100kWh电池成了独家亮点;比亚迪的易三方与易四方同样是体系优势体现。
可以说,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原本笃定的判断,都需要重新修正。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内新势力,都不能再抱着过去那套打法混日子——竞争才刚刚开始。
我个人觉得,这种百花齐放反而挺好,看似乱,其实是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只要你有真本事,有真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也关心新能源汽车未来怎么走,不妨点个赞,让更多人一起聊聊这个变化飞快的大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