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魏牌焕新,一场基于“用户逻辑”的深度变革

以前买车像开盲盒,参数再漂亮,开上路才知道合不合心意。但现在这个时代,走在前列的车企,已经开始依照用户的需求去造车。作为长城的投资者,我注意到成立8年的魏牌系列,正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规则。

传统车企的竞争逻辑,往往围绕技术参数和供应链效率展开。但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用户需求的颗粒度正被无限细化。

从全新蓝山焕新款上就能看出端倪,其推出的“晨光白”“薄暮青”“喜夜黑”三款配色,灵感源于用户在APP社区分享的“通勤天际线”“归家暮色”“星夜眷恋”等生活场景。这种将用户情感融入工业设计的尝试,打破了车企“工程师主导”的传统路径。

针对用户提出的“长途乘坐易晕车”痛点,蓝山焕新款搭载了百万级豪车同源的CDC电磁悬架,通过每秒千次路面监测动态调整阻尼,将车身俯仰降低10%,抗侧倾能力提升11.5%。这种“用户需求-技术响应”的闭环机制,进一步缩短了产品迭代周期。

长城用户交付中心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承担着用户社群的运营功能。通过APP、线下活动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后,魏牌发现了一个关键趋势:30万级SUV用户中,72%为二胎家庭,他们对“全家出行安全感”的需求远超性能参数。

我个人理解的是,以用户为中心,更多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一种温度服务。在行业极度内卷的当下,长城的性价比本来就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促成购买的那一瞬间冲动,或许更多来自于服务的温度。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本是基础课题。魏牌选择了一条更“笨”的路:将安全做到用户“感知过剩”。

全新蓝山的车身结构藏着“钢筋铁骨”的密码:81%高强度钢、2000MPa潜艇级一体式热成型钢构建起“移动堡垒”,在行业首个高架桥坠落测试中,车辆从11米高空坠落仍能保持乘员舱完整。

电池安全更是“武装到牙齿”:航空级铝合金框架可承受20吨挤压,底部设置6层防护。近日发布会上,魏牌强调,“有一项特别苛刻的试验,我们会让同一个电池包,接受39次不同试验项目的折磨,来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

这些硬核投入背后,是魏牌对用户隐性焦虑的敏锐捕捉。调研显示,85%的家庭用户担忧“车内健康隐患”。为此,蓝山焕新款通过中汽研“儿童优先绿色座舱”认证,座舱材料抗菌率达99.9%,电磁辐射强度低于手机待机状态。

一位工程师父亲在沟通会上坦言:“我们连车门密封胶都做了零甲醛处理,只想给孩子造辆能安心打滚的车。”

在新能源车市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魏牌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径:不做短期销量冲刺,而是通过“用户价值-品牌价值-社会价值”的共振构建护城河。

做好了“服务温度”与“用户安全”,长城的销量自然不会差。当前长城市值又震荡到了偏低的区间,或许是布局的好时候。(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新能源利好不断,谁是变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