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奇峰秀水遇上黔江的土家族风情,这条连接湘鄂渝的铁路本该成为旅游黄金线,为何通车6年后却沦为“运椅子专列”?2019年通车时,黔张常铁路首开8对动车,黔江到常德仅需3.5小时,沿线居民曾像过年一样涌上站台。到2023年,张家界西至龙山北的车次从每日7趟锐减至5趟,龙山北到咸丰仅剩2趟,咸丰到黔江干脆停运。更尴尬的是,黔江到长沙至今没有直达车,曾开行的D3898次已停运超2年,非节假日车厢上座率不足30%,部分站点日均客流量甚至低于50人。
这条全长336公里的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在周边新建的350公里时速高铁(如渝湘高铁)面前,瞬间成了“高速路网中的减速带”。从重庆到长沙,走黔张常需要6.5小时,而经贵广高铁仅需4.5小时,时间差足以让乘客放弃这条线路。更要命的是,黔江站归属成都铁路局,其余站点属广州铁路局,调度标准不统一导致增开跨局车次需协调2个路局、14个业务部门,平均审批周期长达45天,活生生把铁路变成了“铁路版楚河汉界”。
路网规划的“时间差”同样致命。通车时,黔江至重庆段时速仅120公里,形成“高速孤岛”,后续350公里时速线路又绕道而行,黔张常逐渐沦为“货运替代线”。而沿线300公里内分布着张家界、桃花源等7个5A景区,却因缺乏旅游专列,游客从张家界到黔江需中转2次,耗时比自驾多2小时,让“世界遗产走廊”成了“旅游断头路”。
面对困境,黔张常铁路启动了电气化改造,计划2026年提速至250公里,武陵山隧道群扩能后运行时间将缩短40分钟。跨区域协同也在推进,2025年拟成立“湘鄂渝铁路协调小组”,先行恢复黔江-张家界-长沙周末旅游专线,国庆前有望开行。旅游+交通融合计划更是亮点,串联张家界、芙蓉镇、濯水古镇的“世界遗产走廊”线路已在设计中,配套推出的“高铁+景区直通车”联程票可享20%优惠。
中长期路网接驳同样值得期待。黔吉高铁(350公里时速)将于2026年开工,在张家界西站与黔张常接轨;恩黔高铁纳入“十四五”规划调整,建成后将形成西安-张家界-广州新通道。这些规划若能落地,黔张常有望从“低速瓶颈”升级为“区域动脉”。
黔张常铁路的困境揭示了交通基建的深层逻辑:规划需预留技术升级空间,管理要打破区域壁垒,价值要与产业、旅游联动。成贵铁路乐山-宜宾段提速后客流增长217%的案例证明,速度提升和资源整合能带来质的改变。正如武陵山区村民所说:“盼了5年通车,却等不来一趟去省会的车。”铁路建设不仅是物理线路的铺设,更是经济脉络的疏通、民生需求的回应。
深山铁路的逆袭,或许能为更多类似线路提供破局样本。你认为黔张常铁路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为这条“沉睡的动脉”把脉问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