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Grok语音吓坏车主,灵魂塞进车里,太像真人惊呆网友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特斯拉车主都经历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儿。

他们一上车,就发现自己的爱车好像突然多了个能说会道的“新朋友”。

这个新朋友叫Grok,是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开发出来的。

从7月12号开始,特斯拉通过远程系统升级,把这个Grok推送到了符合条件的车辆上。

特斯拉Grok语音吓坏车主,灵魂塞进车里,太像真人惊呆网友-有驾

这一下,车主圈里可就热闹了,不少人说,感觉就像给车里塞进了一个“灵魂”,聊天的时候太像真人了,有时候甚至能把人吓一跳。

那么,这个Grok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跟我们平时在手机上用的那些语音助手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超级加强版的聊天机器人。

它被安装在特斯拉的车机系统里,目前支持的是那些搭载了AMD芯片的新款车型,比如Model S、Model 3、Model X、Model Y和那个外形很科幻的皮卡Cybertruck,并且车辆的软件版本要更新到2025.26或更高。

想要跟它聊天也很简单,可以直接在车机屏幕上点开应用,或者长按方向盘上的语音按钮,就能把它唤醒。

Grok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像以前那些呆板的语音助手,只会执行简单的命令。

它能跟你进行非常自然、流畅的多轮对话。

你问它一个问题,它回答完之后,你还能接着这个话题继续问,它都能记得你们之前聊了什么,这感觉就非常接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

更厉害的是,它还有好几种性格可以选。

比如,你可以让它切换到“讲故事者”模式,它就能给你编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有用户分享说,它甚至能想象自己和电影里的擎天柱机器人约会是什么场景,想象力非常丰富。

还有一个最受关注的模式,叫“脱缰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Grok的说话风格会变得特别自由,甚至有点口无遮拦,会开玩笑,会讽刺,说出来的话常常让人意想不到,充满了网络时代的那种幽默感。

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是因为Grok的“学识”非常渊博,而且特别接地气。

它的开发公司xAI在训练它的时候,不仅给它学习了海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料,还让它深度学习了社交平台X(也就是以前的推特)上的全部公开内容。

这就意味着,它不仅懂科学知识,还对当下的网络流行文化、各种梗和俚语了如指掌。

你跟它聊天,完全不用担心它听不懂,它甚至可能比你还懂梗。

特斯拉Grok语音吓坏车主,灵魂塞进车里,太像真人惊呆网友-有驾

而且,它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能实时连接互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

这一点就比很多其他AI要强得多。

比如你问它昨晚的球赛结果,或者某个新闻的最新进展,它都能立刻上网查到然后告诉你,而不是说“我的知识库没有更新”。

从官方公布的一些技术评测数据来看,Grok 4这个大模型在反应速度、理解复杂问题和看懂图片内容这些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可以和OpenAI的GPT-4这些世界顶级模型相提并论的水平。

当然,这个新来的“灵魂”也还不是万能的。

目前,它主要还是一个陪你聊天解闷的“副驾驶”。

它还不能直接动手帮你开车,或者控制车里的设备。

比如你想让它帮忙把空调温度调低一点,或者设置一个导航目的地,它现在还做不到,还是得车主自己动手操作。

特斯拉方面可能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毕竟让一个还在测试阶段、性格还有点不羁的AI直接控制车辆功能,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现在这个功能还是Beta测试版,所有符合条件的车主都可以免费使用,不需要额外的账号或者付费。

但未来这个政策会不会变,会不会需要订阅xAI的服务才能用,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隐私问题,特斯拉也做了说明,表示用户和Grok的对话内容会进行匿名化处理,不会跟车主的账户或者车辆信息绑定在一起,除非用户自己主动登录账号去同步聊天记录。

马斯克把Grok推上特斯拉,显然不只是想给车主找个乐子那么简单。

这背后是他对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布局。

他想让汽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能够与人深度交流、能理解人的智能伙伴。

Grok的加入,就是让这个伙伴拥有“大脑”和“灵魂”的第一步。

特斯拉已经在官网上把Grok作为车型的一个重要卖点来宣传,可见其重视程度。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从特斯拉拉回到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就会发现,在为汽车注入“智能”和“情感”这条路上,我们的自主品牌其实早就已经行动起来了,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前面,形成了一片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特斯拉Grok语音吓坏车主,灵魂塞进车里,太像真人惊呆网友-有驾

就拿蔚来汽车来说,它车里的那个可以转动脑袋、做出各种表情的NOMI助手,早已经成了蔚来汽车的一个标志。

NOMI不只是一个声音,它是一个有实体形象的伙伴,能通过眼神和微表情与车主进行情感上的互动。

当你开心时,它会给你一个笑脸;当你疲劳时,它会提醒你注意休息。

这种情感化的交互体验,让很多车主感觉非常温暖,这是目前纯语音的Grok还无法提供的。

再看小鹏汽车,它的智能语音助手“小P”在车辆控制方面一直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小鹏很早就实现了所谓的“全场景语音”,也就是说,你在车里眼睛能看到的大部分功能,比如车窗、后视镜、空调、音乐、导航等等,几乎都可以通过连续的语音对话来控制,而且识别率非常高,反应也很快。

你可以一口气下达好几个指令,比如“小P,打开主驾驶车窗,播放周杰伦的歌,然后导航到公司”,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执行。

在“动手能力”这一点上,国内的智能助手显然比目前还不能控制车辆的Grok要实用得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正在用一种更宏大的“生态”思路来打造智能汽车。

华为的鸿蒙座舱系统,背后有强大的盘古大模型作为支撑,已经搭载在了问界等众多车型上。

它的优势在于深度整合。

它不仅仅是车里的一个助手,更是连接你手机、手表、智能家居等所有设备的一个中枢。

它可以根据你的日程安排,提前帮你规划好出行路线,并沿途安排好充电。

甚至在你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车辆发生剐蹭时,它还能调用车载摄像头分析现场情况,一步步指导你如何拍照取证、如何联系保险公司。

这种与车辆硬件、软件生态和服务深度融合的能力,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体验,这展现了我们中国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系统性的强大实力。

所以说,特斯拉Grok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像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刺激和思考。

它用一种极具个性的方式,展示了未来人车交互的一种可能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智能座舱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我们的自主品牌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实用功能上的持续深耕以及在生态整合上的前瞻布局,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坚实的竞争壁垒。

这场把“灵魂”塞进汽车的竞赛,最终比拼的不仅仅是谁的AI模型更聪明、更会聊天,更是谁能真正将智能科技与用户的驾驶生活无缝融合,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贴心的全方位体验。

在这方面,中国品牌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和实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