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

谁能想到啊,原来那些风驰电掣的越野小钢炮,正悄悄在消费潮流里打着自己的新算盘,一边和 adv 探险车对着干,一边又跟大江南北的摩托爱好者深情对视——这场潮流变革还真的不是说消就能消的事儿,你还别不信。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要说摩托圈这几年正在悄悄发生什么,真不是简单地“主流退场”这么点事。

你先别急着下定论,越野车到底是要给 adv 探险车让让步,还是早晚会卷土重来,成个新风口,谁也没法拍着胸脯说自己看透了。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毕竟汽车圈的风向,永远比气象台还难猜。

如果咱翻翻账本,从93年的嘉陵 JL125L 开局,再到08年鑫源 X2,乃至后来那些 XT125、NK150,国产越野车也风光过一阵。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看着越野小高潮仿佛比网红爆款还火,结果“热得快,冷得也快”跟泡面一个路数。

咋回事呢?这不是简单一句“国人不爱”就能糊弄过去的。

要真往细里较,你发现国内越野车的最大问题,真的不是光看价格多便宜,更在乎的是底子硬不硬。

越野车热度悄然回潮,国产新势力能否成为市场新方向-有驾

咱说的那种 On-Rod 可上牌 Enduro,可不是马路边随便骑骑的玩意儿。

这家伙,至少得在林道里能撒点欢,悬挂、车架少了根螺丝都闹心,别说是比赛了,就是出去溜溜弯,都得好好攒几根螺丝上身,务求结实耐造。

话说回来,这就跟刷 B 站找装备测评视频一个意思。

不是光看广告宣传有多猛,还得看实际用料扎不扎实,能不能虐着玩。

稍微懂行的一看“账面指标”就乐了——买两气缸的排量大爷的钱,到越野车这只能搞个单缸小弟。

你说消费者这心情能好吗?

公路车标配两气缸,越野车还搁着单缸小排量发愁,价格还杠上去了,真是生生把摩友们的选择给卡在了“要舒适,还是要玩乐”的关口上。

别看制造商一个赛一个地在试水,其实他们心眼最多的还是怎么不亏本。

生产成本摆那儿呢,越野车用的悬挂是长行程的,再加上加固的车架、结实的焊点,这些料一堆上去,本钱就比公路车贵三四成。

对比看看,像海外 Honda CB300R 跟 CRF300 Rally 这俩兄弟俩,发动机动力平台明明一个娘胎出来的,结果 Rally 那边还比 CB300R 贵个 30%,这账面一摊谁不揪着钱包咬牙?

还有像 CL500 搭载双气缸,价格竟然能跟 CRF300 Rally 单缸对标,摩托老粉们光是看到这儿估计早哀嚎了。

这也就难怪,中国市场对越野玩具这种“账面弱爆,钱还贵”的套路,大多是打个一星差评就溜了。

经济环境一冷,主流玩家更不爱多花钱买刺激了。

你说现在环境,月初还冒想着去追一次诗和远方,月中就开始盘算油价是不是又能再便宜点。

探索身边的秘境,成了新的休闲方式。

江南北上摩,越野玩的是本地林道、山路,不是高速公路,谁还敢天天往远方扎?

赏玩心态变了,消费浪潮也在变。

这可不是“消亡”那么简单,而是“转身”。

每次出新风口,大家都想着会不会再爆一次,结果市场一冷静,发现自己家里单缸越野车供着还得用得上。

经济环境一瘪,反而越需要省油抗造的工具车。

当年日本经济泡沫一捅破,火起来的就是 FTR、250TR、TU250 这些带点越野气质的跨界车。

省心省钱,还能偶尔放浪一下自我,跟刷抖音找路边的野趣一样有意思。

其实说到底,不是越野车不行,而是账面数据这紧箍咒,绑死了摩托圈的脑洞,也束缚了玩家的购买欲。

你想让国产越野车比肩 XR、TT-R250、Dejbel 这些老一代高品质神车?

勇气和用料呀,做摩托就像炒菜一样,调料不能全靠“价格第一”,还得懂得一点极致的匠心讲究。

可惜不少厂还是爱先看售价,能便宜一块是一块,结果可靠性和耐用性都给了对方母公司做噩梦了。

有趣的是,这两年,海外市场反倒又在往越野慢慢加码。

就像 Honda 2025 CRF300L、CRF300 Rally、Kawasaki KLX300、Suzuki DR-Z4、KTM 390 Enduro R 这些新大单频出的图片资料那样,渐渐地,越野新品多了起来。

倒是 adv 探险车的高密度推新势头,明显有点“冷静下来”的意思。

有点像小时候攒 Game Boy 游戏卡,前几年疯狂拆包,后来逐渐挑经典款收藏。

越野车是不是在酝酿新一波潮流?

这问题我觉得可以放进“有点眉目”的答案档。

你要真说越野车马上就能成消费新贵,这话本评论员可不会信口胡来。

但你要说这事儿没戏,看那些范围广阔的新车阵容,谁敢保证将来某一天不再反转?

要知道消费趋势最会玩“伏笔”,你以为过气了,结果忽然热度又起来,一波接一波。

况且越野和 adv 探险,从定位到玩法压根不是“你死我活”关系。

装备党有条件,根本可以都收齐,一辆奔远方,一辆淘秘境,谁说不能双线并行?

再看国内厂商,春风、无极也都开始骗中、南美洲的眼球,CF Lite 200 Dual、250 Dual 这些主打量产概念的越野车,也许不久就能把国产标签打向海外市场。

说不定哪天国产越野车在国际市场蹦跶起来,像网红奶茶一样被老外抢断货。

现在社会嘛,不是非黑即白的年代了。

越野和 adv 探险本来就是两条玩法之路。

钱包紧一点,选单缸经济型越野,省心又省钱。

预算宽裕的,搞一辆能穿州过省的 adv,随你怎么浪。

关键是制造商能不能捧着一颗匠心,把耐用性和扎实感做到家。

功能性的价值要是一点点体现出来了,信不信市场自然会给面子,玩家愿意为好装备买单。

你看吧,现在不少国外大厂还专门留着越野车型的供应线,等着机会爆发。

也不知道是体贴习惯老用户,还是预感新风口快到。

其实我挺相信一句话:风水轮流转,潮流会变。

玩腻了“诗和远方”,大伙儿反倒喜欢本地的“山野秘境”,或许下一个爆点就在这里面等着。

你看那些网上资讯,奶茶、螺蛳粉都能轮番玩出新梗,摩托圈又何尝不是这样?

今天大家都爱买 adv 探险车,明天说不定又加入了越野二次“爆款”名单。

毕竟“潮流”这东西,从来不是硬规定,也轮不到谁说了算。

经济一变,油价涨了,谁还舍得天天两气缸爆油?

单缸越野不正好省钱省心吗?

况且“功能大于参数”,真要拼账面,永远有让人失望的那一面。

反倒能在具体使用里体验到新乐趣,这不是更值钱?

记住一句:“装备不在多,舒服才是王道。”

未来越野车会不会成为新宠?

还是 adv 继续稳坐主流之位?

说到底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也许明天就会有人说,市区有条新林道超带劲,比啥都治愈心灵。

又或者谁家厂商突然卯劲做出个国产 TT-R250,耐造又平价,摩友们翘首以盼。

市场变迁嘛,从来都像蹦迪一样节奏不定,快慢间谁能锁住那个最chill的瞬间?

最后我倒想问一句,你觉得哪一种车型代表了你心目中的“摩托理想”?

是能带你去远方的 adv,还是能挖掘身边美景的越野小钢炮?

留言聊聊,看看你心里的答案到底属于谁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