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搭载菲亚特1.0升生物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车,在巴西市场已经成为焦点。去年我开试驾那天,驾驶员跟我说:这车油耗真不少,我能感觉到城市跑了快两百公里,油还剩三分之一。其实大概估算,巴西的堵车情况,油耗在每百公里约12-14升之间(体感估算,样本极少),比以往燃油车要节省不少。车内那股子轻微振动和电动机的静谧,进去那瞬间还挺惊艳。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这车时,心里还在想:这个生物混合动力,是不是和欧洲用那套48V系统一样?其实不完全。欧洲版多用1.2升三缸发动机,装个48V轻混,感觉成熟稳重。而巴西版,把欧洲的技术缩小到了1.0升,用电动机补充扭矩,还支持乙醇燃料。多有意思啊!它的轻度到底轻到啥程度?在我那天试驾中,突然意识到,电动机的电池组其实只是个12V锂离子,容量估算在1-2千瓦时左右(估算,少一两个数字)。这个功率,差不多能让你在城市里无油门滑行上几百米。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到底是不是只要轻度电动化,就能省油?未必吧?主要还是看它的负载情况,说到底电动机只是在加速或爬坡伴随工作。明显,配合CVT变速箱,油耗降低得还挺明显。上次我问过技术人员:这个电池组和电动机,能支持多久?他们只摆摆手,城市,差不多能坚持快一个小时的低速电动模式。(这段先按下不表)
让我想到,市区堵车时,这个混合系统其实可以在低速范围借助电动,省得一直用引擎。实际上,像我观察,油耗在城市平稳行驶时,估算能比传统燃油车低个10%-15%左右(体感和样本有限)。这还不是全能的黑科技,只是点缀了一个节能配方。
然后我在调研中翻了下笔记,那两款车的视觉表现特别靓。208 GT的后扰流板比普通款大不少,还有那亮黑色后视镜,怎么看怎么想像跑车。2008 GT的双色涂装,就是那种有点黑曜石+火焰感的配色。内部空间,配上运动座椅、碳纤维内饰,就像给它穿了战斗装。但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标致把这些设计用在巴西?是不是觉得那里的消费者更重视觉强调点?还是,感觉得出品牌想突出运动感?
说到这里,我得更正上面那个运动感说法,可能略大了一点。其实也许,主要是为了和欧洲市场的主打风格区分,加点独特元素。毕竟,南美的消费者在价格和配置间的心理预期和欧洲不同。这也让我疑问:美国或者亚洲市场,要不要也会用类似方式加点特色在本土车型上?(这段疑问自己都觉得有点跳跃)
这里补充一个:供应链上,菲亚特的轻混系统其实是绝对既成的方案,成本相对低廉,不需要专门开发全新技术。它像是在用拼装菜单,把不同品牌的零件拼到一块,省得像开发全新电动车那样费力。我相信标致也是看准这一点,才敢在巴西强推。
有个细节,刚才翻相册时看到的一张图片:车内的中控屏,显示Hybrid Turbo 200字样,右侧还挂了一个Built for Brazil标签。那瞬间,我觉得,原来品牌在意的是本土化表达,就是在定制。你们觉得是运动化还是节能隐藏得更好吗?我倒觉得,消费者可能更喜欢那一点点专属感。
但说到成本问题,估算一下,这套混合动力系统,每辆车的成本可能提升了大概3000-4000美元(估算,依市场不同变化)。这对标致来说,是划得来的个性化升级吗?又或者,是它想用这种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拉开差距?联系到我身边一位销售,他们说:反正就是加个点新鲜感,毕竟买得起这个价的还是少数。
我开始在想,像这样的车型,真能持续燃烧会多久?市场会接纳吗?我猜测,未来大概会出现还剩个10年,可能就变成经典了的题材。毕竟,车企在盯紧那些偏好新奇、敢花钱的年轻用户——他们喜欢的是个性,不只是省油。
说到这,突然发现自己还没问:你觉得,这样的小混合科技,到底是不是只要够看得懂和看得起,市场就会买账?还是说,它还藏着更深一层的战略算计?或者,我是不是又在自己猜测中越走越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