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你心里是不是也打了个问号?毕竟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打得火热,国产新势力风头正劲,不少人都在议论:那些老牌巨头,像大众这样的,还能不能跟得上节奏?会不会有点“端”着架子放不下?嘿,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聊聊。咱今天就扒一扒,进入2025年,大众,尤其是一汽-大众这家扎根中国三十多年的老牌合资劲旅,到底在干啥,它还能不能继续“端”得住市场这把交椅。
销量冠军的底气,不是白来的
咱先别急着下结论,看看硬数据说话。刚过去的2024年,一汽-大众交出的成绩单可一点不含糊——全年卖了将近166万辆新车!这数字可了不得,让它稳稳坐住了“国内合资车企销量第一”和“国内燃油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双料冠军宝座。更牛的是,它成了整个行业里唯一一家年销量冲过160万辆大关的合资企业。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三十多年深耕中国市场、扎扎实实打拼出来的真本事。这份成绩单,本身就证明了它强大的体系能力和深厚的用户基础,这“底盘”稳得很。
“突破”,成了2025年的通关密码
当然,一汽-大众自己很清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肯定不行。市场在变,对手在追,用户的口味也越来越刁。怎么办?他们2025年给自己定了个年度主题词,就俩字——“突破”!怎么个突破法?一汽-大众的掌舵人之一,商务副总吴迎凯说得很实在:想在这么激烈的竞争里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市场起伏的周期,那就必须“敢于突破”。这突破,可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目标直指商品(产品)、技术、效率、营销这几个硬核领域。他们心里门儿清:要想继续“端得住”,光靠“稳”不行,还得“破”。
三招鲜:稳油、加电、闯世界!
那具体怎么干?一汽-大众亮出了三板斧,策略清晰得很:
1. “稳油”——燃油车的地盘,必须守得住! 别以为他们只盯着电动车。中国市场这么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很多消费者还是信赖燃油车的皮实、可靠和经济性。一汽-大众在燃油车技术上的老本行,可没丢。看看他们装配的EA211 Evo二代1.5T发动机,被称作“第二代黄金动力”,动力响应提升了50%,油耗最大能降30%,开着更爽更省油。奥迪那边也没闲着,最新的E³ 1.2电子架构,算力强、能升级,让传统豪华燃油车也跨进了数字智能的大门,体验一点不落伍。这手“稳油”的功夫,就是要确保基本盘稳如泰山。
2. “加电”——新能源赛道,必须拓得开! 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谁也挡不住。一汽-大众在电动化转型上可是真金白银地投入,累计砸了上百亿!他们主导研发的J01新能源整车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更厉害的是自家的“混动中心”,成了大众集团在中国区的“混动能力中心”,在双擎变速箱、专用发动机、电池等核心技术上都有硬核突破。自研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冲破了47%,达到全球顶尖水平!他们还采用了全新的电动车平台和电子架构,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未来,更高阶的自动驾驶、4纳米芯片、AI大模型座舱这些“黑科技”,都会陆续装车。这“加电”的力度和速度,可不是小打小闹。
3. “谋出海”——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光在国内牛还不够,一汽-大众的眼光瞄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捷达品牌和大众品牌都将加快产品出口的步伐。这可不只是多卖几辆车,更是要把“中国智造”的高品质和先进技术展现给全球用户,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产品大爆发:月月有新车,款款有亮点
策略定了,产品是硬道理。未来20个月(也就是到2026年中左右),一汽-大众旗下的三大品牌——大众、奥迪、捷达,将集体发力,一口气推出多达19款全新车型!而且路线覆盖全面:“油”(燃油车)、“电”(纯电车)、“混”(混动车)一个都不落。
大众品牌: 2025年要玩个大的——“月月推新车”!7款重磅车型排队上市。更厉害的是“上新不退老”,多款主力车型新老同堂,目标很明确:每个家族月销量都要冲击2万辆以上,细分市场第一是目标!
奥迪品牌: 豪华车市场也不能掉队。全新奥迪A5L等5款全新产品即将登场,主打“油电双智”和“软硬兼备”,在智能化和豪华体验上都要更进一步。奥迪品牌在中国累计销量也即将突破1000万辆大关,继续引领豪华车市场向上。
捷达品牌: 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二增长曲线”和自主能力孵化器,捷达品牌彻底告别“无电车时代”。VA7已开始预售,VS8下半年上市,未来还将推出5款新能源车,活力十足。
这些新车可不是简单的改款,全都采用了场景化体验设计,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精准开发,在造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动力续航等方面都力求突破和创新。2026到2027年,更是他们的“混动元年”和纯电新篇章开启的关键期。产品线焕然一新,就是要给用户带来“创·享 高品质”的价值体验。而且,2025年,一汽-大众自己也将成为国内首家累计产销达到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这又是一个里程碑!
技术是硬核,朋友圈也要够大
支撑这些产品和战略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投入。一汽-大众在全国拥有7大研发基地,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持续增加,未来每年研发投入都要超过180亿元!这数字,绝对是面对挑战时最大的“压舱石”。
他们结合中德双方股东的核心技术,重点攻坚整车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和造型设计。在“三电”(纯电、混动)和“两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取长补短,加速追赶和超越。
除了埋头苦干,一汽-大众也懂得“交朋友”。他们和立讯精密、美的威灵汽车部件等智能硬件领域的头部供应商深度合作,拓展“朋友圈”。尤其是采用了地平线最新的J6高性能芯片,在智能驾驶领域快速提升了竞争力。底层硬实力+头部软科技,目标就是跻身高阶智驾的第一阵营。
思维也要变:用户至上,玩转新营销
光有技术和产品还不够,思维也得跟上时代。一汽-大众在营销和用户运营上也在积极“破茧”。他们强调要彻底转变意识:
从关注“用户”到服务“客户”。
从卖“产品”到打造“商品”(更注重全生命周期体验)。
从简单“促销”到全面“营销”。
从拼“价格”到创造“价值”。
从依赖“传统媒介”到拥抱“线上新媒体”。
怎么落地?一方面,开发方式变了,从“商品开发专家制”转向“客户开发专家制”,让客户的声音直接参与到产品设计开发中来。另一方面,围绕商品生命周期,不断升级客户全旅程的体验,打造健康的渠道生态,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线上触点也玩得转,一汽-大众超级APP 4.0月活用户超过240万,企业微信客户超500万,这在行业里都是领先水平。2025年,三大品牌还要设立“客户关爱基金”,回馈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车主朋友,传递企业正能量。
所以,大众还“端得住”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都2025年了,大众还能“端得住”么?
看完这一系列动作,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一汽-大众显然没有在“端着”过去的辉煌摆架子,相反,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进取心。“突破”这个年度关键词,精准地概括了它的行动纲领——在稳固燃油车优势的同时,以巨大的决心和投入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在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产品上密集发力,在技术上自研合作双管齐下,在营销和用户运营上彻底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这哪里是“端”着?这分明是在“破”局!是放下身段,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全速奔跑。它依托的是三十多年积累的深厚体系能力、庞大的用户基础、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以及中德合作的独特优势。从“稳油、加电、谋出海”的战略布局,到月月有新车的产品攻势,再到每年180亿真金白银砸向研发,一汽-大众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它不仅有决心,更有能力在2025年及未来的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继续“端”稳属于它的位置,甚至“端”得更高、更远。这场转型之战,才刚刚进入高潮,好戏还在后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