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 4.2万选装件功能缩水引品牌信任危机

#央行正式宣布降准降息#

🔥【结论前置】小米SU7 Ultra车主维权事件已演变为品牌信任危机!数百名车主因4.2万选装件"挖孔机盖"功能缩水集体维权,小米致歉方案被指敷衍,法律界直指虚假宣传,雷军微博设限引发更大争议。这场风波背后,是新能源车企在营销与品控间的致命失衡。💥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 4.2万选装件功能缩水引品牌信任危机-有驾

一、事件起因:4.2万"灵魂碳盖"成摆设

去年10月,小米SU7 Ultra以"1500匹马力""纽北刷圈"等硬核参数引爆市场,但真正让车主们"真金白银"买单的,是那款标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官方宣传中,这个部件被包装成"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宣称能"提升下压力""优化刹车散热效率15%",雷军更在直播中强调:"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内部结构完全改变!"
然而,首批车主提车后发现真相:

功能打脸:博主用鼓风机测试,挖孔处纸巾纹丝不动,拆解显示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仅起装饰作用

成本疑云:行业人士估算该部件成本约1万元,售价却溢价3倍

锁马力争议:小米通过OTA将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900匹,需"刷赛道成绩"解锁,被指"卖半成品"

二、维权升级:从要补偿到要退车

第一阶段(5月7日前):集体抗议

维权群人数突破400人,车主晒订单截图要求"无损退车",部分委托律师启动集体诉讼

小米致歉声明被指"避重就轻":未提退车,仅提供改配铝制机盖+2000元积分补偿

第二阶段(5月10日后):法律战打响

苏州车主起诉小米,索赔12.6万元,法院已受理

法律专家指出:若认定虚假宣传,车主可主张"退一赔三",小米或面临超千万元赔偿

第三阶段(5月15日):舆论全面发酵

雷军微博设限评论,被嘲"不敢直面质疑"

网友戏称"小米SU7=小米SU7(锁一半马力)+小米SU7(锁一半智商)"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 4.2万选装件功能缩水引品牌信任危机-有驾

三、小米回应:诚意不足引发更大反弹

1️⃣ 改配方案遭吐槽

未交付订单可改铝制机盖,但需重新排队,等待周期长达30-40周

已提车用户仅获2000元积分,车主怒斥:"4.2万买个笑话,2000块买个闭嘴?"

2️⃣ 雷军表态被解读为"甩锅"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被指转移矛盾,未回应核心诉求

3️⃣ 技术解释遭专家打脸

小米称挖孔机盖"提供部分气流导出",但汽车工程师指出:真正功能性风道需闭环设计+风洞验证,小米部件根本不达标

四、舆情分析:信任崩塌的三大导火索

1️⃣ 营销话术过度承诺

"赛道级散热""提升性能"等表述涉嫌误导,法律界已启动虚假宣传调查

2️⃣ 品控与宣传割裂

从3月高速事故致3死,到5月挖孔机盖争议,三个月内两次危机暴露品控短板

3️⃣ 用户沟通失当

客服称"锁单后无法退定金",维权群内车主集体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五、事件启示:新能源车营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场风波暴露出行业通病:

参数内卷掩盖真实体验:1500匹马力、碳纤维机盖等噱头,实为"皇帝的新衣"

OTA权限成双刃剑:车企单方面锁功能,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高端化陷阱:用选装件制造"伪高端",实则透支品牌信任

⚖️ 结语:当"米粉情怀"遇上"资本逐利",小米SU7 Ultra车主维权事件已超越个案,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乱象的缩影。这场风波能否倒逼行业规范,答案或许就藏在雷军那句"保持真诚"的承诺里——但愿这不是又一个"锁一半的马力"。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 4.2万选装件功能缩水引品牌信任危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