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的微小型车销量榜单出炉,结果让不少人直呼"变天了"。曾经在这个细分市场呼风唤雨的合资品牌,如今集体哑火。最惨的是本田飞度,这款曾经月销轻松过万的小钢炮,现在一个月只能卖出300多台,排名跌到第18位。大众POLO更惨,销量直接掉到个位数。
国产新能源车这次算是彻底扬眉吐气。榜单前十七名清一色都是自主品牌,冠军星愿单月卖出2.8万辆,这个数字比很多合资品牌全系车型加起来都多。亚军海鸥和季军宏光MINIEV也都突破2万辆大关,三甲选手的销量加起来,差不多是后面31款车的总和。
这种局面放在五年前简直不敢想象。那时候飞度、POLO这些合资小车还是市场的香饽饽,国产车在这个领域基本就是陪跑的角色。现在倒好,合资品牌连陪跑的资格都快没了。焕驰、POLO这些曾经的销量担当,现在只能在榜单末尾"吊车尾"。
仔细看这份榜单,会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首先是价格区间,卖得好的国产新能源车基本都在3-8万这个价位。这个价格带正好卡在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心理预期上,再加上用车成本低,自然受欢迎。反观合资品牌的小车,价格普遍要高出一截,配置却不见得更好。
其次是产品定位。国产新能源小车普遍走的是"小而精"路线,虽然尺寸不大,但智能化配置一个不少。什么语音控制、远程启动都是标配,有些车型还配上了自动驾驶辅助。再看合资品牌的小车,很多连个像样的中控屏都舍不得给,活脱脱就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的配置。
最要命的是使用成本。现在油价居高不下,开燃油车加一箱油的钱,够电动车跑一个月。年轻人算账比谁都精,这笔账一算,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话说回来,合资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的溃败,也不能全怪新能源冲击。他们自己也有问题,产品更新慢,配置抠门,价格还死贵。飞度这款车,从2014年第三代上市到现在,除了换个前脸基本没啥大变化。这种挤牙膏式的产品策略,放在十年前可能还行,现在早就过时了。
相比之下,国产车的反应就快得多。宏光MINIEV火了之后,各家车企迅速跟进,各种微型电动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产品迭代速度也快,基本上半年就有新款,一年就有换代。这种打法,确实更适合现在这个快节奏的市场。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产新能源小车都卖得好。榜单后半段就有不少月销几百台的车型,像领途L7、花仙子这些,基本上就是来凑数的。这说明市场虽然大,但也不是什么车都能分一杯羹。产品力不够,光靠低价也走不远。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海豚,这款车定价比同级国产车贵,但销量依然能排到第八。这说明只要产品够硬,消费者还是愿意多花钱的。可惜这样的案例在合资品牌里已经很难看到了。
从长远来看,微小型车市场的格局可能就这样定下来了。合资品牌想要翻盘,除非能在新能源领域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但看看他们现在的新能源车,要么是油改电的应付之作,要么是价格高得离谱的进口货,想要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场微小型车市场的变局,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