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外卖式”充电茁壮成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北京部分社区,新能源车主迎来了一项令人惊喜的便利服务——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为车充电。车主只需在手机端轻松下单充电服务,选择所需充电量,待移动充电车精准抵达自己设定的位置后,远程开启车辆充电口,便可安心静待车辆“满电复活”。这一新兴服务模式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解决长期困扰车主的充电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激增,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许多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电力容量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电网扩容改造,同时停车资源紧张,缺乏合适的空间建设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虽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布局不均衡问题突出,部分区域充电桩密度过高,而一些偏远地区或老旧城区则数量稀少,甚至存在充电桩“空白区”。此外,公共充电桩还面临排队时间长、位置难找等问题,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时段,车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和等待充电桩,“续航焦虑”成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面临的困扰。

在此背景下,移动充电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固定充电设施的不足。它打破了传统充电模式中“车找桩”的局限,实现了向“电找人”的转变。车主只需通过手机App下单,就能享受便捷的“送电上门”服务,整个过程如同日常网上点外卖一般轻松便捷。这种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极大地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和精力,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移动充电车作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中的新成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移动充电车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调度的特点,能够根据实时需求迅速部署到充电需求集中的区域,有效应对突发性或季节性充电高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节假日期间出行车辆剧增,固定充电桩常常供不应求,导致车辆排队拥堵。移动充电车可以及时赶到,为车主提供应急充电服务,缓解服务区充电压力,保障道路畅通。此外,移动充电车还能在一些特殊场景发挥重要作用,如偏远地区的临时充电保障、应急救援现场的电力支持等,其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这一创新服务仍处于市场拓展初期。已有企业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地的老旧小区、企业园区及部分高速服务区投放了数十台移动充电车。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给一台车充满电大约一小时,收费标准参照区域内固定充电桩的价格,部分企业还设置了价格优惠时段,以吸引更多用户。

每一项创新应用的发展,都取决于科技迭代的速度以及与民生需求的契合度。在推动充电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当前,充电车小范围进入部分社区和商圈,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谨慎态度。充电车能否准确停靠、是否占用车道或车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都应在推广前期得到充分评估与规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移动充电服务有望成为城市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固定充电设施协同互补、融合发展。期待“外卖式”充电能够茁壮成长,在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智能用电体验的同时,也为城市绿色交通持续注入新活力,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