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来说,紧凑型SUV一直是最重要的市场。无论是长城、长安、吉利还是奇瑞,这些主流品牌在这一细分领域都有自家的爆款车型。无论是新品牌想打响名号,还是老品牌想东山再起,往往都会选择从紧凑型SUV发力。像捷达推出VS5和VS7双车型,以及东风启辰推出的启辰星,都是这样布局。
自从东风启辰在2017年独立以后,销量却连续两年下降,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一款能撑起市场的SUV。为此,启辰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启辰星。自今年4月上市以来,启辰星的月销量在2000到3000辆左右徘徊,始终没能达到市场预期。
从公布的数据来启辰星7月份销量为2139辆,累计销量只有7612辆,5月份最高卖到2946辆。在紧凑型SUV市场,如果月销不过万基本算不上成功,因此,启辰独立后的“重要一战”并未取得理想结果。
分析下来,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启辰的品牌号召力有限,比不上主流自主品牌。虽然启辰星的尺寸大、外观新颖,内饰豪华、科技感强,但售价从1096万元到1496万元,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定位。启辰星是东风启辰在独立后全新打造出来的车型,核心技术已不再依赖日产,动力搭配的是沈阳三菱15T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260N·m。虽然动力参数比长城略高,但扭矩又比不上长城的285N·m。48V轻混车型虽然加速和油耗表现更好,但价格同样偏贵。
还有一个心理障碍,大家普遍认为还在用三菱发动机说明技术不成熟。虽然这种看法有些片面,但它确实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说到启辰,最初其实是“合资自主”政策下的产物,这一政策当年被认为是失败的,催生出不少新品牌,但很多还没推新车就已经消失。现在还活着的只有宝骏和启辰。
启辰最早的生存策略很简单,就是用日产的老技术造更便宜的车卖给大众。当时东风日产正红火,所以“源于日产”非常有吸引力,很多喜欢日产但预算有限的用户就选择了启辰。
启辰的销量也一路上涨,2017年卖出了143万辆,同比增长227%。单12月就卖了21万辆,达到品牌巅峰。可独立之后,启辰销量开始往下走,2018年降至134万辆,2019年进一步下滑到123万辆。
销量下滑,也跟中国汽车大环境有关系,不能光说是因为离开了东风日产的光环。毕竟依靠日产技术的车型还在卖,但随着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这种基于合资老平台的车也逐步失去竞争力。
像大众做的捷达子品牌,就用的是全新平台,发动机与大众主力车型一致,始终强调“德系血统”,甚至成为大众正式的子品牌,但市场表现也就一般。
东风启辰虽然已经独立,但在宣传推广上还是没完全和日产切割,比如启辰星一直宣传“共享联盟资源”、“合资背景供应链”等等。实际上启辰和东风日产确实密不可分,启辰星在舒适性等方面也有很多日产特色,比如乘坐体验依旧有日产“大沙发”的感觉。
现在的日产早已不是当年的日产了,海外市场连年亏损,东风日产在国内表现也在下滑,基本靠轩逸这款老车型撑场面,天籁、奇骏还算可以,但也掉队了。启辰处于“后日产时代”,即使借用日产名气也没有多少效果。
启辰实现独立后,最主要的动作是推出了全新VSA架构。这个平台采用了适应未来自动驾驶和5G互联的电子电气系统。
到目前为止,东风启辰已经有VSA-C紧凑型、VSA-L中大型和VSA-E电动车三大平台,可以覆盖小型车到中大型车领域。目前,启辰已经规划了9款新车,涵盖轿车、SUV、MPV等品类。现在在售的启辰星,就是基于VSA-L平台生产的。
虽然启辰现在的产品线还挺丰富,但正处于新老车型交替的关键阶段,多款车型销量很低,因此总体销量持续下滑。数据显示,今年7月启辰总销量5000多辆,前7月累计卖出38万辆,同比大跌405%。虽然有疫情影响,但今年汽车市场已经回暖,启辰仍然下滑,问题更多还是出在自身。
目前启辰星虽然销量平平,依旧是主力车型,另一款销量支柱是曾经的D60。这两款车占了总销量的八成左右。D60已经到了换代阶段,启辰星以现在的定价也很难实现逆袭。东风启辰接下来要想赢,必须打造出爆款车型。轿车要对标帝豪、逸动,SUV要追赶哈弗、CS75,性价比必须再高一步。
启辰星这款车可以看出启辰想往高端方向努力,产品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豪华感和品质感都做得不错。但在当下,自主品牌都在享受自主研发优势,启辰没有属于自己的发动机,这一点已经成为最大的短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