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一款大家都很熟悉的车,日产天籁。
说起它,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可能就是“移动大沙发”。
没错,这么多年来,天籁凭借着那套厚实又柔软的座椅,在中国市场上赢得了特别好的口碑,跟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一起,被大家伙儿称为“日系三杰”,是很多人当年买中级轿车时绕不开的选择。
不过,时代变了,现在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新能源车、国产车一个比一个厉害,设计和配置都往天上捅。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老牌的合资车日子过得怎么样,就成了大家很关心的话题。
这不,最近新款日产天籁的实车照片就在网上传开了,这一看不要紧,很多人都说,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天籁吗?
变化也太大了。
那么,日产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真的想通了要跟上潮流,还是被咱们国产车给逼得没办法了,必须得改头换面求生存?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好好把这事儿聊透。
首先,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车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前脸”。
以前的天籁,标志性的是那个V字形的大嘴,用了很多亮闪闪的镀铬条来装饰,看起来挺有气势的,但说实话,看多了总觉得有点像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稳重是稳重,但跟现在的年轻人审美多少有点脱节。
可这次新款天籁,简直就像去做了个彻底的形象改造。
它把那些亮晶晶的镀铬条全都给拿掉了,换上了一张几乎占满整个车头的黑色大格栅。
这个格栅不是简单的一个网,而是由很多条细细的横向饰条组成的,跟两边熏黑的大灯连成了一片。
你猛地一看,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车是不是不用烧油的?
因为它整个设计风格,完全就是在向现在最流行的新能源电动车看齐。
更夸张的是,它还在格栅的两边,加了三条横着的LED灯带,这在白天开着,辨识度肯定很高,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明明白白烧汽油的燃油车,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把自己打扮成电动车的样子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迎合市场,尤其是咱们中国市场的口味。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马路上跑的新车,特别是卖得好的那些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它们的设计都非常简洁,强调科技感和未来感,早就把那种靠镀铬条显豪华的套路给淘汰了。
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已经被这些新产品给彻底刷新了。
日产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老手,它不可能看不到这个趋势。
所以,与其守着自己过去那套设计不放,还不如放下身段,主动学习和模仿现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风格。
从这个角度看,新款天籁的这个“变脸”,恰恰说明了咱们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
以前是它们设计什么我们买什么,现在是我们喜欢什么,它们就得设计什么,这种角色的转变,背后其实就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强大起来的最好证明。
看完车头,我们再把视线移到车子的侧面和车尾,这里面藏着更有趣的细节。
车身侧面的线条,大体上还是延续了现在这一代的溜背造型,车顶线条很流畅,看起来很有运动感,这一点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车尾的变化就大了。
首先,它也用上了现在特别火的贯穿式尾灯,就是一条灯带把左右两个尾灯连起来,灯罩还特意做成了黑色的,看起来更酷。
灯带中间,镶嵌着“NISSAN”这几个字母,估计晚上也能发光。
这些都是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没什么好说的。
关键在于尾标,在车尾的右下角,那个我们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TEANA”又回来了!
为什么说这个细节特别重要?
咱们得知道,“天籁”这两个字,在中国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和情感价值的。
从2004年东风日产开始生产第一代天籁起,它就叫“TEANA”,这个名字伴随着它“移动大沙发”的舒适体验,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现在在售的这一代车型,为了和美国市场统一,日产把它的英文名改成了“ALTIMA”。
虽然中文名还叫天籁,但很多老车主或者懂车的朋友,总觉得少了点那份独特的味道。
这次新款车型把“TEANA”这个名字重新用回来,绝对是一步高招。
它就像是在对所有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那些老用户喊话:“嘿,大家伙儿,你们记忆里那个最纯粹、最舒服的天籁又回来了!”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情感营销,试图用“情怀”这张牌,来重新唤醒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度。
你看,它一边在车头拼命学习咱们中国新势力的前卫设计,一边又在车尾捡起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独有记忆,这种又想创新又想怀旧的做法,可以说是把求生欲写在了脸上。
说完了外观这些“面子工程”,咱们再来聊聊它的“里子”,也就是动力系统。
从曝光的图片上,我们能看到车尾有个“380 VC-TURBO”的标志,这就说明,那台技术很先进的2.0T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还会继续使用。
这台发动机确实是日产的看家本领,最大能输出243马力,动力很强劲,同时在不那么激烈驾驶的时候,又能通过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来省点油,技术上确实没得说。
当然了,为了拉低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那个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版本也肯定会保留,毕竟这才是真正跑量的车型。
可是,问题又来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是在20万上下的价格区间,光有一台不错的燃油发动机,还够用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我们看看天籁现在的对手,早就不是雅阁和凯美瑞这两个老伙计了。
比亚迪的汉DM-i、深蓝SL03这些国产的新能源轿车,一个个都像狼一样盯着这块市场。
就拿比亚迪汉DM-i来说,它的优势太明显了。
首先是省钱,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当油车开,百公里油耗也就四个多升,比天籁省多了;平时上下班通勤距离短的话,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几乎不花油钱。
其次是体验好,能加油能充电,没有里程焦虑,而且还能上绿牌,在很多城市不限行,还免购置税。
再看性能,加速也不慢。
面对这样的对手,天籁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它的2.0T版本虽然动力强,但油耗下不来;2.0L版本虽然便宜,但开起来又没什么劲儿。
当你的竞争对手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提供不输给你甚至比你更好的体验时,你这颗纯粹的“燃油心脏”,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这就是所有传统燃油车现在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新款天籁在外观上努力向新能源靠拢,但它的核心动力却没有跟上,这种“表里不一”的状态,可能是它未来最大的软肋。
虽然新车的内饰还没有公布,但根据现在市场上这种“内卷”程度,我们基本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天籁车里那块尺寸不大的中控屏幕,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换上一块更大尺寸的悬浮式大屏是板上钉钉的事。
车机系统也必须脱胎换骨,语音控制要更灵敏,能装的软件要更多,最好是跟咱们国内的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这样才接地气。
至于那张引以为傲的“大沙发”座椅,光舒服也不行了,未来可能得加上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些功能,甚至能和智能座舱联动,才能在新的时代继续保住自己“移动大沙发”的称号。
最后,决定它命运的,还是价格。
老款天籁后期能维持销量,很大程度上是靠着终端巨大的优惠。
新款即使改得再漂亮,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定价太高,消费者恐怕也不会买账。
所以,它未来的路到底好不好走,还要看最终公布的价格和配置,到底有没有诚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