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华境S申报图一出来,我倒是觉得挺神奇的。毕竟之前没怎么关注这个品牌,忽然之间,它突然对标的又是个中大型SUV,而且还是跟华为合作,搭载了那个华为乾崑ADS 4,又是纯视觉方案。看着规划的参数,大小感觉差不多就是一台家用豪华车的样子:5235长,1999宽,1800高,轴距3105。作为一个从事汽修多年的老兵,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尺寸,用一句不太精确的话,差不多是别说城市,开的出去乡下都够用。而且,那个1.5T+插混的动力组合,看起来像是个节能环保的卖点——这么大个车,105千瓦的发动机,心里其实有点犹豫:百公里油耗会多少?估算,可能在7-8L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心算一下,电池里磷酸铁锂的能量也不算低,估计续航能跑个30-40公里,算是个短途电池。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相册里那张车尾的照,尾灯内部的造型还真别致,点亮之后够个性。这让我突然想到,这款车到底会不会真能突出重围?毕竟,市场上同价位的SUV,很多都不是没有看头,但它的时尚感倒是挺富有设计师的心思:一体式大灯组、宽大点亮效果,是不是想营造一种科技感+宽阔感兼得的既视感?我在想,宝骏这个品牌,从小众到现在试图推向更高端,能不能借这个智能化切入点打出一些差异?毕竟,很多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真是半信半疑——我不跟你说啥,我就开着开着,觉得挺自如就满意。华为的辅助驾驶技术越做越专业,但它真的能扔掉成本高、复杂的标签,让一台宝骏变成智能家用车,我有点悬。
你觉得同等级别里,华为的ADS 4纯视觉方案,和传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组合,哪个实用性更强?我其实觉得,这毕竟是个生活化的想象:视觉方案类似用眼睛替代耳朵和手,如果像我这样粗略衡量,它可能对天气、光线有点敏感——晴天走得顺,阴雨天就得多点耐心。至于成本吗?十个样本里,可能只有两个会遇到误判,大概出错率估算在少数3%左右(可能还偏高或偏低)。而且,这一切都还在研发的路上。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思路被汽车和技术拆得七零八碎。
我还想问个问题:汽车设计是不是也像服装款式一样,越狂越容易被记住?宝骏这次终于把造型变得年轻、硬朗,可能是意在打破过去土里土气的印象,但合理?还是只是一种卖点噱头?我总觉得,这辆车的外观倒是可以直接说明一件事:它不像某些品牌硬要给人尊贵感,反而是一种舒适中带点时尚的表达。
讲到这,我突然发现,有些细节其实不需要太多考虑——比如车门把手,没有隐藏式的,但我不觉得一定要那样。毕竟,日常用车,我更关心,开得顺不顺、坐得舒服不舒服。听销售说:这车的隔音不错,有隔音棉,还用的双层玻璃。我在心里衡量:你说成熟的配置加上这样的外观,确实挺大气的,有点像试图抢占市场的心思。
说到这,我不禁质疑:这辆车和它的竞争对手,比如途观L、冠道,比起来,它的心里有多少料?砍掉工业设计没用的细节来说,实操差别在哪里?一小时试驾,能感觉出个别的不同吗?我猜,可能偏偏在细节——比如座椅包裹性、车内噪音、操作界面的反应速度。你觉得,百公里的用油成本?大概在0.8元左右(人工估算)吗?比起我还记得的很多数据,似乎还算合理。
对了,问个题外话——用纯视觉方案做辅助驾驶,可能真的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我想,也许会,但也许不会。毕竟,汽车里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像你我这样的素人,真的有能力判断出它的安全界线吗?我总觉得,这种科技,摆在车里还是需要点保底方案。而这,也许就是未来智能化还能走多远的一个问题——它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帮我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作为一个用车者,我也不想太折腾。开车,要的其实就是简单、放心。所以,虽然我没细想过,可能这辆宝骏华境S会不会真打出时尚+智能的名号,但它这个小细节,比如宽大车身,简单开上去不累,也许才是真正的卖点。稿子写到这里,我还得想想:我还会关心哪点?要不要期待后续车型的智能升级?还真是个永远的问号。
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这小车,用心了点,但能走多远?还得看市场和用户的反应。你又觉得,这个时代,真的会有只会看外观的消费者吗?还是说,真正买得起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车感——哪怕就是个标志工艺的一瞬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