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神话,更多时候就是一张表格丢出来,场面比春晚还安静。
比亚迪3713亿,上汽2995.88亿,吉利1502.85亿,长城、长安、赛力斯跟着排队,数字一列,像一锅麻辣烫,辣得同行全体闭麦。
我记得那天朋友圈热度飙升,大家都在转这张图,评论区一半在夸“国产牛”,一半在刷“这让人怎么活?”
有人直接发来一句:“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卷王现场。”
其实比亚迪这一路,真没什么开挂。
没跟你开玩笑,十年前还叫“电池厂的野心家”,那会儿特斯拉在科技圈刷脸,国产新势力还在PPT里画饼。
谁能想到比亚迪憋着劲儿,硬是把“电池、电机、电控”这堆没人看得起的活儿,全都自己啃了下来。
招式不花哨,活儿却扎实。
2015年,我还在吐槽比亚迪的车标像个牙套,转眼就成了新能源里的“标配”。
现在还笑得出来吗?
我反正不太敢了。
比亚迪的狠劲儿,最有味道的那一笔,得从他们突然宣布砍掉燃油车算起。
其实那阵子,新能源圈子还没谁敢这么刚,别家领导还在犹豫,要不要“慢慢转型”,结果比亚迪直接清仓甩卖,转头把刀片电池推上台面。
政策红利有人吃,有人噎着,比亚迪直接闷头造血。
你要问我为啥别人没冲出来?
有点像操场上大家集体起跑,有人刚系完鞋带,人家已经跑了两圈。
说起吉利和上汽,这俩表面数据还挺能打,细一扒就能看出底色。
新能源板块大部分还在靠老车型续命,像球队里老大哥,经验是有,就是冲劲看着着急。
长城和长安的新能源梦,多少带点试探,像饭桌上夹菜,拿不准味道。
赛力斯最近挺火,跟华为组CP,流量的确有,底气还欠点。
朋友圈滤镜一开,数据能美上天,可真掰开了看,谁的家底都不厚实。
有次在行业论坛听到高管自信发言:“大家机会均等。”
话音刚落,比亚迪这组数据一出,台下瞬间安静。
机会是有,现实是手速。
有的企业还在等风口,有的已经上天。
比亚迪的打法就是不怕摔,技术和供应链全都自己扛,别人涨价它不慌,原材料涨价它也不抖。
就这心态,像极了大厂里那个什么都不怕的老工程师,说着“没事,交给我。”
其实,特斯拉当年给国产品牌留下的心理阴影还在,马斯克那张嘴,讲个故事都能带动股价。
前两年特斯拉还是“高岭之花”,国产品牌还在围观。
现在回头看,比亚迪不仅拉近差距,还一举超车。
有人说这都是政策的功劳,我觉得这更像一场漫长的拉力赛。
只不过比亚迪这辆车,油门从来没松过,反正也没人喊“慢点儿”,只能一头冲下去。
说到底,新能源这摊事儿,谁都想当主角。
比亚迪选了难走的路,别人想抄作业,还真抄不来。
自研、砸钱、熬夜、被喷、被看低,这才有了今天的分数线。
每次看数据,我总想到那些年国产品牌出海被“卡脖子”的心酸。
现在比亚迪首超特斯拉,多少解气,可真要说彻底翻身,海外市场还有不少关要过。
全球供应链的难题、技术的门槛、品牌的认知,个个都能卡人一把,没人能睡踏实觉。
行业的戏没完,反转随时能来。
特斯拉会不会再翻盘?
吉利和上汽会不会突然进步?
赛力斯和华为这对新组合能不能长红?
谁都说不准。
这圈子的变化比股市还快,数据今天是天花板,明天就成地板砖,别太当真。
你要是想拿这作为投资建议,建议先喝杯咖啡冷静一下。
有趣的是,新能源这场大戏,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生活挺像。
你以为到顶了,结果比你还拼的人早就在下一个赛道等你。
比亚迪的故事,不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熬夜赶项目、被老板骂、被同事卷、最后还得自己扛的日常么?
有多少人一边吐槽一边羡慕,一边羡慕一边默默加班。
网友们用放大镜盯着比亚迪的每一个数字,就像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成绩单从来不翻。
你要说这玩法能不能复制?
我劝你先别急着抄,毕竟每个企业的命都是自己熬出来的。
家有家规,厂有厂魂。
现在的比亚迪,多少有点行业“老大哥”的味道,别人还在等机会,它已经在考虑下个十年的布局。
你说下一个主角会是谁?
谁会第一个掉队?
评论区开聊,别藏着掖着,行业的故事刚开头,咱们等下一个“爆点”吧。
至于未来,谁还信什么剧本。
行业的江湖,数据说了不算,人心才最难猜。
你有想法?
你有故事?
别光看热闹,开麦聊聊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