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

今天汽车圈的这波特斯拉带头降价,实话讲,确实让人有点“打脸”的感觉。前脚很多车企高管还站台,义愤填膺地说要“反内卷”,别再价格战了,后脚特斯拉“啪”的一下就把价格给降下去了。而且别的品牌也不装了,纷纷跟进,明里暗里卷了个底朝天。这一幕看着是不是有点怀疑人生?到底这个“反内卷”宣言有没一点用?车企们说的话还可信吗?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聊聊。

说到底,这场降价风暴是消费者的福音吗?倒也不完全是,买车的肯定觉得真香,有的本来就想着再等等降价,但没想到来得如此直接和猛烈。不过,也有提前买的那批人肯定也不好受,刚买就被“背刺”,心里不舒服。实际本质上,这背后是一场车企间的生死竞赛,剥开糖衣,全是焦虑和压力。

特斯拉敢第一个降价,不是因为他人傻钱多,而是被逼得没办法。外面看它风光,其实里面压力山大。今年前两个季度销量已经明显下滑,全球交付都掉了十几个点,中国市场也一年不如一年。特斯拉当然知道,自己产品力其实下滑了,一款Model 3和Y拖五年了,大家都早看腻了。现在国产品牌天天整新样子,新技术新体验不断冒出来,哪个不香?你特斯拉极简内饰和冷库似的车机,能和这里大沙发、大彩电、冰箱们比吗?

当更适合中国人的大块头SUV不断上市,什么理想啊、乐道L90啊,第三排做得舒服死了,一家老小都能坐得下,就连后排空间都能跟你拼,你特斯拉就有点跟不上趟。有的人看车看到晚上九点,还在商场店里排队,都成现象级产品了。你说销量掉了会不会急?别看特斯拉嘴上高冷,私下比谁都着急。

这波降价明面上是铺量,其实呢,我觉得未必真想量价齐飞。只降那一个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本来也不是最能卖的版本。如果特斯拉真想卷得彻底,全系降一下才有诚意。实际上这就是“先试试水”,看一看市场反应。如果这点刺激有效,也许高管们能多喘口气。如果不行,那后面再说呗,大不了钱再让点。

但甭管真假,这把火一烧着,小米、小鹏、蔚来之类的也不能怂啊。谁不想多卖点车?你降了,别人不降就是相当于给你让路,别说这些较劲的小公司,就是比亚迪、长安、吉利,哪家没在背后酝酿促销?有的加配置、有的送充电、有的变相金融贴息,明里是一口价,暗地里各种手段,全在偷偷卷。

说到底,开这个头确实特斯拉有点“坏”。你说好不容易开了个会,政府也发话了,大家装模作样地说要理性竞争。扭头一个降价,整个联盟瞬间崩盘——“反内卷”就这么碎了。这个道理说白了,就是比谁都清楚:市场压力大,销量一掉投资人不满意,股价一跌一地鸡毛,谁还会端着,把尊严当晚饭吃?钱都快挣不到了,还谈什么高风亮节。

不过价格战也不是随便开的。仔细想想,这一次降价其实有几个大原因。一个是电池成本真下来了。碳酸锂以前疯狂炒作,六七十万一吨,现在降到七八万一吨。生产电池的材料价钱都下来了,还想靠高价挣钱,那也太黑了。一台车最贵的就是电池包,便宜三分之一,车不降都说不过去。加上生产端什么一体化压铸,纯视觉智驾等等,供应链羊毛薅的都是点点滴滴全省了。你不把便宜让点给消费者,这招就等着被揍。

还有一条,政府政策也在变。新能源购置税很快没了红利,明年开始优惠就没那么多,今年不抢几单,明年等着喝西北风吧。市面上还传闻什么“混动四百公里送绿牌”,这如果成真,特斯拉这些纯电高价的优势也快守不住了。不降价抢份额,后面连剩饭都吃不上。

当然,资本市场也盯着这事。特斯拉说要出新战略,概念股一飞冲天,没人愿意股价难看。降价表面是为消费者,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做给股东看的,喊一嗓子“我们还有冲劲”,就看这个面子。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车企为啥一定要卷到底?道理也特别简单。利润率被挤得够小了。眼下国产车企三点几个点利润,有的品牌一个季度赚得还不如造车新势力烧得多。尤其零跑这种自研自造,大幅降低成本,敢打标配性价比,这才活得下来。谁不拼命自救?抢不下市场、养不活研发、大品牌也要随时掉队。

你以为降价都是福利?其实消费者也得提防着点。确实能捡便宜,但降得太狠,产品体验和售后也有风险。车企要是利润太低,人员和服务都撑不住,跑路的跑路,售后更愿意扯皮。有些时候降价车型其实是库存货,或者逼你搭配金融政策,明降暗升,这种套路老多了。频率太快,还容易被割韭菜,特别是车刚买就降一两万,心理能平衡吗?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再就是,频繁的价格战影响品牌调性。你以为天天给你打骨折价就能培养出忠诚用户?其实除非技术真碾压,不然一茬茬被“背刺”的老车主,只会跑得越来越快。车企想做长久,最后还是得靠创新、靠服务、靠稳定质量。光靠降价卷死对手,最后都得两败俱伤。

我时常在想,这波价格大屠杀是不是个好事?从用户角度说,确实便宜买车的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入门新能源,三四十万能买豪华SUV配置都快拉满,大沙发都能送上门。但要是所有企业都靠降价存活,创新谁来投钱?中小品牌动不动就跑路倒闭,售后和赔偿扯不清,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杀价格到最后,只有极少数大品牌活得下去。谁家能做到极致成本控制、又能不断搞研发,不断推新功能新体验?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巨头也许能靠规模取胜,其它小厂、跟风的新势力死得贼快。马太效应越来越重,有钱的越来越强,没本事的早点关门,也许对行业来说倒也是一次洗牌。

有时候也挺无奈的。你说反内卷,为啥没人敢坚持?其实太理想主义了,现实经济下行,谁顾得上脸面。车企的董事会首先考虑的是现金流和队伍饭碗,不是面子。谁都害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但卷着卷着,忽然发现技术创新才是唯一突围路。搞科技、搞体验、搞生态,才是晴雨表。只要别人有你没有,砸多少广告也没用。

真希望有一天车企不用靠大降价自残,拼技术、拼服务、拼生态。谁能在差异化上真正赢下用户,谁就能立于不败。那时“反内卷”才真正成为历史名词,没人再大喊大叫谁第一,一个赛道自自然然地健康了。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最后,如果你真是刚需用户,现阶段买车是划算的。尤其那些大降价、促销清库存的车型,体验各方面能忍,确实能省不少钱。但要不是急着用,不妨再看看,技术革命说不准哪天爆发,固态电池一旦上量,也许又是另一波新潮,价格又会变。

特斯拉先降价,同行纷纷跟进,反内卷宣言成空谈-有驾

总之,这场车市降价场面虽热闹,本质上还是行业洗牌、优胜劣汰,盯紧自己的钱包,多了解车的信息,别被花里胡哨包装忽悠,消费者才是最终赢家。至于“反内卷”,等哪一天新车型新技术真的翻天覆地再说吧。车企能把好产品卷出来,总比把承诺卷碎一地的好。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