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被誉为“电动车之王”的特斯拉,如今也有了“跌到谷底”的一天。利润缩水71%,营收不及预期,销量大跌,欧洲市场更是成了“重灾区”。马斯克“分心”参政的后果开始显现,他不得不在财报会上宣布:从5月起减少政府事务,全力回归特斯拉。
而这背后,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危机,更是一个行业和一个人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真实写照。从全球销量下滑到低价车型的计划,特斯拉还能靠什么打翻身仗?这场“救场大戏”,才刚刚上演。
一、业绩“暴雷”,特斯拉的神话碎了一地
2025年4月23日凌晨,特斯拉发布了一份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季度财报: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2%,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213.48亿美元;经营利润仅3.99亿美元,同比暴跌66%;净利润更是惨淡,仅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这可不是小数字,直接把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打回了“解放前”。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在下滑,仅为16.3%,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不仅卖车赚得少,连利润空间也在压缩。而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滑了13%,尤其是欧洲市场,销量堪称“雪崩”。
德国市场下滑62.2%,瑞典、丹麦分别下滑55.3%,法国下滑41.1%。这些数据摆在眼前,谁都看得出来,特斯拉的高光时刻似乎已经过去。
二、马斯克“分心参政”,特斯拉被“连累”?
特斯拉的困境,不只是数据上的问题,更是马斯克个人选择的后果。从去年起,马斯克成为美国政府效率部门(DOGE)的重要成员,这一身份让他频频发表争议性政治言论,结果不但在欧洲市场引发大量消费者的不满,甚至多次爆发特斯拉门店和车辆被破坏的抗议事件。
马斯克的“高调参政”,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欧洲消费者对他“不务正业”的行为十分反感,这也是为何欧洲市场成了销量下滑的“重灾区”。
于是,马斯克不得不在财报会上表态:“从5月起,我将在政府事务上花费的时间大幅减少,每周仅处理一两天,其余时间全力投入特斯拉业务。”这句话看似诚恳,但能否挽回市场信心,还需时间来检验。
三、低价车型与Robotaxi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销量下滑,马斯克也拿出了自己的“救场计划”。根据特斯拉的最新财报,公司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低成本车型(代号E41),并于2026年开始量产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Cybercab。马斯克甚至宣称,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将在2026年覆盖数百万辆汽车。
然而,低价车型真的能成为特斯拉的“翻盘之作”吗?路透社此前曾报道,这款车型的生产时间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第三季度甚至更晚。虽然特斯拉表示会按计划推进,但这种车型的推出不仅面临技术挑战,还要在成本上作出妥协。
特斯拉坦言,这种做法虽然会降低成本,但降幅可能不及预期。此外,Robotaxi的量产时间仍需观望,毕竟,技术和法规上的障碍都不小。
四、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新“赌注”
除了汽车业务,特斯拉还在财报会上透露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进展。马斯克表示,到2025年底,特斯拉将有数千套“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投入使用,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台。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当老师、照顾小孩,还能遛狗、修草坪、甚至为人类倒酒。
不过,机器人业务真的能成为特斯拉的新增长点吗?目前来看,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虽有技术储备,但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仍不明朗。光大证券分析认为,2025年可能是该领域的“突破性一年”,但是否能实现规模化盈利,还需观察。
结语
特斯拉的困局,不仅是马斯克个人选择的后果,更是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问题叠加的结果。从业绩暴雷到销量下滑,从低价车型到人形机器人,一切看似都有计划,但能否真正落地执行,仍是未知数。而马斯克的回归,能否为特斯拉注入新的活力,也还有待时间检验。
毕竟,电动车市场已经不再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时代。竞争对手的崛起、消费者的选择、技术的突破,都在改变这个行业的格局。特斯拉想要再次站上巅峰,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那么,你认为马斯克的“救场计划”能奏效吗?特斯拉能否重振旗鼓?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