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急推纯电原因
“难怪理想这么急着推出纯电动车!”最近,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过渡型产品”的讨论越来越热。理想汽车从以前主打的增程式车型,开始转向纯电方向,这让大家开始思考:增程技术还能走多远?
网上有说法说,像传真机、拍立得这些产品都属于“过渡型品类”,虽然现在还能用,但终究会被淘汰。这种观点正好点中了理想的痛点——如果增程技术真的像传真机一样,早晚被时代抛弃,那现在就赶紧布局纯电,就是抢未来赛道的关键。
这场“增程 vs 纯电”的较量,不只是理想一家的事,也反映出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一个大问题:到底是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还是押注未来的趋势?这可真是个难题。
过渡型技术的典范
从“过渡型品类”这个概念来看,增程技术确实特别有时代感。就像网页上说的,所谓过渡型品类,就是它连接着两个时代,但本身并不是最终的样子。比如说,传真机就是连接传统信件和电子邮件之间的中间产品;混动车也是连接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过渡方案。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新旧技术之间填补体验上的空缺。
增程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纯电动车续航不够的问题。它用的是“小电池+增程器”的组合方式,让用户既能享受电动车驾驶起来的平顺和安静,又不用担心跑长途时没电或者充电不方便。这种“没有续航焦虑的电动车体验”,正好戳中了新能源汽车刚开始普及时大家最担心的痛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理想汽车靠着L系列的增程车型迅速火了起来,成了新势力品牌里“家庭用车”的首选。
增程技术面临替代风险
但“过渡”的属性也让增程技术面临着被替代的隐忧。网页上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当新技术足够成熟时,那些处于过渡阶段的产品就会慢慢被淘汰。比如喷气式飞机取代了涡轮螺旋桨飞机,数码相机让宝丽来成了过去式,电子邮件也让传真退出了历史舞台。
对增程技术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纯电车的补能体系越来越完善,超快充、换电技术越来越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充电时间,削弱了增程车“没有续航焦虑”的优势;另一方面,电池技术如果取得突破,比如大容量电池或者固态电池成本能降下来,那纯电车的续航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增程器作为“备用电源”的价值也会大幅下降。
有网友就吐槽说:“很多增程车主一年都用不到两箱油,充电比谁都勤。”这其实也说明,有些用户选择增程车其实是因为无奈,如果纯电车的补能足够方便,他们更愿意直接选纯电车型,毕竟纯电车没有机械损耗,更省心。
纯电转型战略
理想之所以急着推纯电车,其实背后是他们对“增程技术天花板”的一种预判。毕竟,理想一开始就是靠增程技术起家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增程的短板。
一方面,增程器本质上还是烧油的,随着全球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计划停售燃油车了,这样增程技术可能就会被政策限制;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在加快布局增程市场,他们在发动机方面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未来在增程器的效率、噪音控制这些方面,说不定能做得比新势力还好,这样一来,理想的增程优势就可能被慢慢削弱。
网上也有提到:“理想汽车的发动机并不占优,在增程领域很容易被传统车企超越。”这其实就是他们现在的焦虑来源——与其在增程这条路上跟传统车企拼谁的发动机更厉害,不如早点转向纯电,利用自己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方面的优势,抢先进入新的赛道。
增程车的未来走向
不过,增程车的“过渡命运”其实还没定论,市场上还是有不少不同的声音。有网友就反驳说:“只要加油方便,增程就有市场。”他们认为,目前纯电车在补能速度上还是个大问题。就算现在有那种“10分钟充400公里”的快充技术,但还是要靠充电桩,到了偏远地区或者节假日高速堵车的时候,增程车“加油就能走”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还有人提出一种新思路,就是“增程+固态电池”的组合。他们觉得,如果以后增程车用上了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再配上一个小油箱,既能实现超长的纯电续航,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加油补能,可能比纯电车更灵活一些。这种“增程能不能自己进化”的讨论,也让它的未来变得不太确定。
从整个行业角度看,理想汽车转向纯电,其实更像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稳妥策略。现在增程车还能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是他们的“基本盘”;而纯电是未来的趋势,提前布局不仅能积累技术经验,也能避免被时代淘汰。这种“不放弃眼前,同时抓住未来”的做法,其实是很多新能源车企的共识。就连特斯拉这种纯电起家的公司,也传过要考虑做增程车的消息;反过来,那些主打增程的车企也在加速布局纯电。毕竟,在新能源行业的大变局中,“过渡”和“替代”不是非此即彼的事,谁能平衡好“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方向”,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理想加速布局纯电市场
理想现在急着推出纯电车型,表面上看是担心“增程只是过渡方案”这种说法,其实背后是对整个新能源赛道的清醒认识。增程技术会不会像传真的时代一样慢慢被淘汰,可能还要等五到十年才能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纯电肯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理想来说,现在发力纯电,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只做增程”的标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未来的纯电市场里抢占先机。这场“增程 vs 纯电”的较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不管是“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还是“更方便的纯电”,车企们的战略调整,都会让新能源车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成熟。
全部评论 (0)